金屬銅滿足綠能多元場域的需求與挑戰

熱門票選 熱門話題 獨家
字體大小-+=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

0
(0)

文.李振麟

在「綠能工業轉型」、「電動車崛起」、「AI人工智慧半導體」的快速發展下,全世界已經進入一個資源爭奪的新時代。從過去的「石油」與「天然氣」的地緣政治衝突,走向今日以「金屬資源」為奪取目標的關鍵時刻,「非鐵金屬」與「關鍵性材料」的重要性日益增加,成為綠能供應鏈成敗與否的關鍵因素。

在這場世紀資源豪奪強取的戰爭中,銅、鋁、鉛、鋅、鎳、鋰、鈷或稀土等金屬材料,重新定位成為國家經濟競爭力與科技技術發展的核心資源,更為各國供應鏈爭奪的首要目標。面對未來,唯有結合技術創新、永續發展、資源回收與低碳材料的研發推動,才能讓這些關鍵性金屬資源發揮最大價值,實現全球能源與環境的雙重轉型。金屬礦物,將不再只是冷冰冰的原物料,而是構築未來綠色產業的重要生命橋梁,滿足綠能工業下的多元場域需求與挑戰。

非鐵金屬的戰略性價值─銅

銅本身具有優異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與抗腐蝕性,成為全球再生電力能源的關鍵性材料,也就是「綠色革命之母」,無論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電動車或儲能設備,都需要金屬銅導入,因此「銅」在綠能產業中扮演舉足輕重的關鍵性角色,「國際能源總署IEA」預測,到了二○二四年左右,傳統化石燃料逐步轉向再生能源,以及各國趨向電氣化能源轉型投資,對於金屬銅需求將呈現倍數成長。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報告,二○二三年的全球電網和綠能基礎設施的投資比重持續增加至二十八%,面對不斷暴漲的市場需求,智利與秘魯等主要銅礦區,卻面臨了開採上的困難度,全球性礦產資源供應鏈的潛在性中斷風險,也越來越沉重。

在太陽能板上的應用發展

太陽能板主要是由「電池板」、「配電箱」、「逆變器」與「電力輸送系統」所組成,這些元件的效應與穩定性,就是必須依賴「高導電銅」來維繫,藉由金屬導線將模組中的太陽能電池片連接起來,模組內部有銅製的匯流排與互聯銅條,使其有效蓄集電力並傳導,直流電部分則需經由「逆變器」,再行轉換成為「交流電」才能使用,然而逆變器內,就擁有大量的「銅線圈」以及「銅製變壓器」。

再加上配電箱與接線盒中的接觸端子,也是經由「金屬銅」來減少電阻損失。由於太陽能板皆設立於戶外,就必須要有防雷與接地的保護系統,以防止雷擊與可能的靜電干擾,因此擁有耐腐蝕性與導電性的「銅接地棒」與「銅導線」,也就被派上用場。

風力發電對金屬銅需求消費大

風力發電結構體,主要是由「發電機」、「葉片」、「塔架」以及「輸電系統」所組成,其金屬銅主要應用於發電機與輸配電源系統中。離岸風電機組的「發電機」核心是由轉子與定子線圈所組成,這些線圈就是由高純度的「漆包銅線」所繞製而形成。另一方面,風力發電所產生的電力,需要經由「變壓器」來輸送至電網中,變壓器內核心,通常是由「銅片」或「銅線」所組成,再將電力透過「銅芯纜線」傳回陸地儲存起來,離岸風電每公里的海底輸電電纜,大約需用數百公斤以上的「銅纜線」原料,因此對於金屬銅的需求消費大,如台灣的「海能風場」與「彰芳風場」等區域。

金屬銅是電動車最理想材料選項

近年來,隨著電動車市場蓬勃發展,銅的消費需求量也因此增加,因為「金屬銅」本就具有傑出的「導電性」與「導熱性」,自然就成為電動車中最理想的材料選項,電動車對於銅的需求是傳統內燃機汽車的兩倍,其銅料集中運用在「電池」、「電線」、「傳動軸」與「充電樁」上。

電動車的未來發展和金屬銅的消費需求息息相關,「銅供應量」是否能夠滿足電動車產業發展所需,成為所有業主需要面對的首要問題。隨著科技技術不斷研發進步,「鑄銅技術」推動了電動車性能的高效率,也增加對於金屬銅的消費需求。在技術與銅資源結合下,帶動一個更具低碳潔淨的綠能工業,因此「金屬銅」在整個交通產業轉型中,扮演著極為關鍵的角色。

如今電動車(EV)被視為綠色交通產業代表,其內部結構上更是離不開「銅」的機械物性應用,其銅含量亦高於傳統汽車,傳統車型僅約十五公斤左右的含銅量,電動車卻因為需要「大功率電纜 」、「冷卻散熱系統」以及「馬達繞線」等銅配件應用,還有從電網輸出電力的充電樁,更是需要「銅芯電纜」成為兩者間的電力能源傳導媒介,根據國際銅業協會(ICA)資料記載,一座標準的電動車DC充電站,在整體完整架構上,需要平均四十公斤以上的銅料。

銅在儲能電網上的應用發展

電力產生後,就必須要有「儲能設備」的接收與調控,才能達成電力系統的完整應用,「銅」在儲能設施中,扮演著電力樞紐重要角色。就如同儲能電池(鋰電池),其內部集電結構,多數是使用「銅箔」,藉由銅箔本身的導電性與穩定性,來達到高功率輸出目的。

當儲能設施與電網相接時,通常會藉由「銅匯流排」來調控電力輸送,然而這些高導電流設備「匯流排」,通常是由「鍍錫銅板」製作而成。尤其是智慧電網中的「感測器」與「繼電器」,更需要藉由「銅箔」印刷電路板(PCB),來確保訊號上的穩定傳輸及資料即時交換。

另一方面,「金屬銅」本身就具有高度可回收性,且在回收的性能上,幾乎也不會有太大的物性改變。因此更適合於綠能產業。根據相關研究顯示,每回收一噸的銅,就可節省約八十五%能源消耗,以及六十五%碳排放,在今日國際經商環境走向淨零碳排的關鍵時刻裡,金屬銅在綠能產業運用上,更顯得極為重要,不僅是綠色工業的關鍵性材料,也更能符合循環經濟的發展趨勢,對於我們的生活環境更加友善。

無論從風力發電到太陽能板,甚至於電動車以及智慧電網,「金屬銅」不僅推動能源轉型,更是綠電產業的重要基礎材料。隨著全球邁向「淨零減碳」方向推進,金屬銅保有綠能產業中可持續性發展,雖然目前短期內全球經濟受到美國總統 川普的關稅衝擊影響。但長期觀察綠能減碳發展趨勢,綠能產業鏈對於金屬銅、鋁與鐵的消費需求只會逐漸增加。然而銅礦業者,在礦場開挖採集方面,卻遇到困難度,近幾年以來,全球銅供應量增長緩慢,導致庫存上的短缺赤字居高不下,因此礦產資源開發改善,成為各國主要討論議題。

您喜歡這個觀點嗎?

請給新評分哦!

網友平均滿意度 0 / 5. 評分人數 0

目前還沒有人評分哦!快成為第一個吧!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很棒

歡迎追蹤閱政治!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