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AI行動計畫」,美國走向「AI極權國家」?

全國話題 熱門票選 熱門話題
字體大小-+=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

5
(1)

預算支援對象中「AI相關」用語可被任意解釋,壓迫反對陣營

可能以民主黨系州政府及議會推動的「AI規範」為藉口切斷資金來源

將「AI相關」廣泛適用於整體聯邦政策,打壓公民社會及反對聲音

矽谷為了政府LLM採購,必須附和川普的極右內容

川普「AI行動」可能成為美國轉型為新「Big Brother 社會」的契機

文:金洪基

有觀點擔憂,川普總統提出的「AI行動計畫」恐將使美國走向「AI極權主義」國家。根據外媒報導,川普可能將AI作為工具,用以控制政治反對勢力,並將其極右派議題滲透至民眾日常生活之中,這一趨勢令人憂心。

包括 OpenAI、xAI、微軟、谷歌及Meta在內的主要民間企業所開發的人工智慧(AI)與大型語言模型(LLM),也被認為可能受到相關政治風向的影響。外界擔憂,透過矽谷企業的技術輸出,內含川普極右傾向內容的LLM恐將在全球範圍內被推廣與擴散,引發更廣泛的關注與警惕。

就在7月23日美國川普政府公布「AI行動計畫」時,外界原本普遍認為並無太大爭議。該計畫內容包括對AI模型訓練中所涉著作權的豁免措施,並接納OpenAI、Anthropic、Google等多家科技巨頭先前公開提出的主要訴求。然而,隨著時間推移,美國公民社會部分團體已開始對此計畫提出強烈批評,引發輿論關注。

規範條款模糊不清 「存在任意解釋可能性」引發擔憂

《紐約時報》等多家主流外媒分析,川普政府近日發布的「AI行動計畫」引發高度爭議,尤其被批評將「使州政府與科技企業陷入極端的監管不確定性」。換言之,該政策將可能出現「因人設事、任意解釋」的情況,引發外界對政府恣意管制的擔憂。有評論認為,這背後反映的是川普總統「不純正的」政治動機,他意圖藉此牽制如加州、科羅拉多州等積極推動AI監管的地方政府。

有鑑於此,美國知名進步派公民團體 Center for Democracy and Technology也發表聲明,指出「川普的政策藍圖將使州政府與科技企業陷入極為嚴重的監管不確定性」,進一步加深了外界對該行動計畫的疑慮。

事實上,早前美國國會審議中的一項稅法草案中,曾納入「暫緩10年內由州政府實施AI監管」的修正條款,但最終該條文在參議院以99票對1票的懸殊比例遭到刪除,顯示聯邦層級不打算限制州政府對AI的自主監管權限。

然而,川普總統似乎對此立場解讀相反。他在「AI行動計畫」中暗示,將要求聯邦政府僅對「未實施繁瑣AI監管的州」提供AI相關資金支持。這也意味著,凡推行AI監管的州可能將無法獲得聯邦資金補助。

更令人關注的是,「AI相關資金」的定義模糊,哪些領域會被視為「AI相關」並無明確標準,因此等於讓聯邦政府擁有極大的裁量權。外界批評,這形同賦予川普政府「像賣糖果的人說了算」般的無限控制力。

心不滿意的州與團體,可能被切斷資金來源

若川普認為某些州的法案或法律不合其意,可能濫用聯邦資金分配權限,切斷資金來源。尤其是各州的民主黨議員或民主黨籍州長等州政府官員及政治人物,將面臨艱困處境。因此,「將『AI相關』一詞定義得非常模糊,是基於這種不良意圖」的批評聲浪甚囂塵上。這無疑為川普基於AI的「獨裁」開啟了大門。

更甚者,幾乎所有具彈性支出的聯邦資金都可能被歸入「AI相關」預算,讓政府得以任意決定是否撥款。

例如,為防止基於種族或身份等的「算法歧視」而設計的科羅拉多州《人工智慧法案》(CAIA)就是典型案例。此類法律很可能不符合川普的喜好,川普可能會將這些法律解讀為「妨礙學校增強AI教學技術的經費支持」,進而切斷其資金。

對「AI相關」一詞的任意解釋可能性極為廣泛。隨著機器學習技術滲透日常生活,從寬頻網路到交通基礎建設經費等,都可能被視為「AI相關」。川普可能藉由「負擔沉重的AI規範」條款,停止對民主黨傾向州政府或地區的資金支持。更嚴重的是,川普可能試圖將聯邦通訊委員會(FCC)作為新的控制工具。他或將援引1934年制定的《通訊法》中「履行義務與權限能力」條款,評估現今AI相關規範是否合法。

若川普如願,FCC將變身成截然不同的「老大哥」形象。

此前,川普已多次限制或干預FCC的獨立性,故外界對其在行動計畫中涉及FCC的部分尤為憂慮。批評者指出,「川普總統意圖透過FCC單方面對(政治反對陣營的)州政府施行暫緩令」,藉由找出任何與AI稍有關聯的聯邦資金,以「繁重規範」為由施加新限制,導致法令模糊難辨。

另有三項行政命令引發「AI極權化」加速的疑慮

在此之前,川普政府所簽署的三項行政命令也引發高度爭議。其中之一為《防止聯邦政府內部出現覺醒式AI》命令,該命令要求「聯邦機構應以追求真相為目標,僅限於採用不受意識形態影響的AI系統」。命令中還強調,「大型語言模型(LLM)應為中立且超黨派的工具,不得為有利於(拜登政府推行的)DEI(多樣性、公平、包容)等意識形態教條進行回應操控」。

此外,命令亦規定,「LLM應優先重視歷史準確性、科學探索與客觀性,當可信資訊不完整或出現矛盾時,應承認其不確定性」。

然而仔細檢視便會發現,該計畫中所動用的所有用詞皆極為抽象,帶有高度模糊性與主觀詮釋的空間。究竟何謂「絕對真理」與「意識形態中立性」並無明確界定。因此有批評指出,川普的真正用意並非追求「中立」,而是試圖強加其「意識形態偏見」。甚至可以解讀為,所有聯邦政府採購的民間企業LLM,也必須反映出特定的「偏見」與「立場」。

這樣的趨勢尤其對OpenAI等企業而言,已成為無法迴避的政治試金石。若其產品不符合「行動計畫」所定義的標準,恐怕難以獲得政府採購合約。對此,各大AI企業已開始積極尋求對策。

OpenAI自今年初起,已推出專為政府機構設計的聊天機器人版本「ChatGPT Gov」。xAI也於上週發表了專為政府用途打造的「Grok for Government」。然而,也有擔憂指出,「為了滿足政府採購要求所開發的LLM,最終恐怕會被擴大應用於廣泛的民間領域」。

OpenAI、xAI 等民間企業恐難不向極右立場靠攏

若川普政府進一步賦予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強大的AI監管權限,情勢恐將更加嚴峻。未來面向消費者的AI產品,也極有可能被迫遵循這類標準。

在拜登執政期間,FCC即曾運用其監管職權,施壓企業配合總統在多元性、公平與包容性(DEI)方面的政策立場。而到了今年 5 月,Verizon宣布將終止一切與DEI有關的營運措施後,才順利獲得FCC批准,與Frontier完成高達 200億美元的合併案。

即便沒有來自川普政府的直接施壓,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聊天機器人 Grok 今年已兩度展現了川普「行政命令」中所謂「追求最大程度真實」可能如何被扭曲的樣貌。

為了迎合該標準,今年5月中旬,Grok曾帶頭宣傳南非出現「白人種族屠殺」的說法;而近日,更是高舉反猶太主義的旗幟,甚至推出名為「機械希特勒(MechaHitler)」的內容,引發外界強烈關注。

當然,也有觀點認為聯邦政府可能會克制行使權力,僅在聯邦計畫與州法律確實發生衝突時,透過聯邦通信委員會(FCC)的管轄權謹慎處理。然而,這種可能性被認為並不高。

越來越多憂心的聲音指出:「與其期待政府謹慎,不如說這項政策其實是為了讓聯邦行政部門能對州法律進行大範圍且魯莽的干預開了一扇門,最終甚至可能讓低效又極具危害性的AI橫行無阻。」

您喜歡這個觀點嗎?

請給新評分哦!

網友平均滿意度 5 / 5. 評分人數 1

目前還沒有人評分哦!快成為第一個吧!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很棒

歡迎追蹤閱政治!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