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振麟
核電與綠電各有其優缺點,兩者擁有明確的互補效應而非對立,核電帶來「穩定基礎」,綠電帶來「永續發展」,以社會的接受度及政治現實面挑戰,可望透過「核、綠共存」來相互解套。
「降低能源成本」成為製造業永續發展的關鍵力量
面對詭譎多變的高風險與高韌性經貿環境,「成本」成為製造業生存發展的關鍵因素,不僅面對美國「高關稅」衝擊,還有國際間「淨零碳排」成本增加,全球製造業陷入新一波的轉折挑戰中。因此「如何降低生產成本與增加國際市場競爭力」成為企業經營者的首要思維,「核能」可望在多元透明條件下,建立起新的能源政策。
在面對「電力供應穩定」、「極端氣候破壞」,以及「經濟發展競爭力」等三方均衡挑戰下,以務實態度來解決能源問題。因而如今許多國家開始修正非核路線,在避免社會對立、產業競爭力喪失下,致力於核電的性能研發與安全問題,以取得社會共識,避免衝突對立而造成產業競爭力喪失,以及生活環境的破壞。

德國的核能政策,在「烏俄戰爭」下的能源危機而重新檢討;日本評估減碳可能帶來能源不利影響,而決定重啟核電;韓國、法國等國家,在推動綠電下,也同時擴建新一代核電機組。各國已不再視「核電」為過去產物,而轉變成為未來電力發展體系中的一環。
「核電」與「綠電」各有其優缺,在能源建設道路上,以整合思維再出發,核電帶來「穩定基礎」,綠電帶來「永續發展」,讓「核、綠」兩者相結合,再行搭配「智慧電網」與「儲能設備」,重新規劃出一套「核電」與「綠電」並進的電力結構,實現「低碳」、「安全」、「經濟」與「自主性」的能源政策,才是國家電力供應穩定與經濟永續發展的最佳規劃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