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醫政缺位 國人的健康只能自己保守

全國話題 熱門話題 獨家
字體大小-+=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

0
(0)

文.邱文通

前衛生署副署長李龍騰醫師在電視節目上表示,「台灣、日本愛吃健康食品,最後變成洗腎王國」,這些健康食品會加重腎臟的負擔,最後讓人洗腎。這件事和醫界近期轟動的「睡前23顆藥」處方事件,其實是同一個結構性問題的兩個面向,亦即制度無法保證民眾的健康安全。

理論上,醫政應是最後一道防線,防止不當用藥、錯誤宣稱與過量補充傷害民眾。但現實中,無論是標榜天然與國家認證的健康食品,還是自費名醫堂而皇之開出的藥物處方,都可能在法律許可與制度縫隙中對民眾造成傷害。

健康食品背後有龐大的商業利益,推動法規寬鬆,讓商品得以打著「保健」旗號販售,即便醫界多次警告全世界沒有真正的「健康食品」,也依然無法廢除《健康食品管理法》。醫師處方則有另一種市場誘因──健保給付不足、非藥物治療難以存活,自費開藥既能省時應付診間壓力,又能帶來穩定收益。

於是,當監管形同虛設、專業倫理缺乏約束,病人的健康就全憑醫者良心與個人運氣。李龍騰醫師提醒我們,即使是標榜天然的保健品,也可能經過多道提煉、加工、化學處理,早已不是天然食物;其中成分或不當混入藥物,對肝腎構成沉重負擔。另一邊,「睡前23顆藥」的案例更顯赤裸裸,利用一次性開立高劑量安眠藥,患者短期可能感覺好睡,但長期必然依賴,甚至有多重用藥的風險。

這些問題的癥結不只是個別醫師的操守,而是醫政的失守,包括:

一、健康食品監管寬鬆,上市前缺乏嚴格臨床驗證,事後監測不足;

二、自費處方缺乏透明機制,超量或不當用藥難以即時稽查;

三、健保制度對非藥物治療給付不足,迫使醫療偏向藥物化;

四、對違反醫療倫理的行為無有效懲戒,缺乏震懾力。

真正的健康,不在藥罐裡,也不在保健品的包裝裡,而在我們每天良好的生活習慣裡。尤其當醫政缺位,唯一可行的策略,是每個人做好自己的健康守門人。

專欄作家 邱文通

學歷:政治大學 新聞系
經歷:現任 有故事股份有限公司 執行長、現任 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 營運長、曾任 民生報生活中心主任

您喜歡這個觀點嗎?

請給新評分哦!

網友平均滿意度 0 / 5. 評分人數 0

目前還沒有人評分哦!快成為第一個吧!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很棒

歡迎追蹤閱政治!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