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藝智
中國明確展現出以人工智慧與量子技術為先導,強化在亞太地區科技主導權的意圖。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31日在慶州舉行的APEC會議演說中表示:「人工智慧、量子、類人型機器人及生物醫學等新興技術,正成為中國經濟的新成長引擎。」他並呼籲:「透過科技合作,共同實現繁榮。」
他指出,中國正在加速推進數位轉型與綠色產業化,並表示「將積極為全球產業與供應鏈的穩定作出貢獻」。習主席提出人工智慧、新能源、量子與生物科技為未來成長的四大支柱,並補充說:「人工智慧與智慧製造的結合,正在提升中國產業的競爭力。」
習主席表示,中國已在多個尖端領域取得可見成果。他指出:「人工智慧、量子技術、生物科技與新材料等創新技術正持續取得突破」,並強調創新是推動中國經濟持續成長的核心動力。
近期,中國正加大對自動駕駛用AI晶片、量子安全通訊及機器人工程自動化等領域的投資。北京、深圳、重慶等主要城市正建設「AI與量子融合產業園區」,並在國家層面建立整合管理數據處理與演算法研究的體系。
專家們分析指出:「中國在這次APEC中將技術發展推到最前線,這不僅是單純的增長戰略,更可視為旨在掌握地區技術秩序主導權的舉動。」
習主席也強調了開放的技術合作。他表示:「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消費市場,將在人工智慧(AI)、綠色轉型、數位基礎設施等領域為所有夥伴提供機會」,傳達了持續敞開合作大門的訊息。
中國目前正在推行「綠色數位轉型」政策。透過推廣 AI 能源管理系統和再生能源控制平台,中國正實驗一種透過技術來減少碳排放的模式。習主席表示:「AI 不僅能為產業轉型,更能為碳減排做出貢獻」,並強調將透過技術開放來加速綠色增長。
然而,與這些發言不同,有評價認為在實際技術合作中,封閉的結構仍然存在。部分 APEC 成員國警惕地表示,中國的技術戰略是「比起合作,更像是強化依賴的方式」。
在同一天舉行的中日領袖會談中,「信任」被視為技術合作的先決條件。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會談後透露:「不僅是釣魚台列嶼、稀土出口管制、以及在華日本人被拘留等敏感懸而未決的問題,技術合作的透明度問題也坦誠地進行了討論。」
她表示:「供應鏈和數據管理必須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合作才有可能」,並強調「與中國的對話必須保持透明」。日本政府最近正透過分散半導體和 AI 零件的採購網絡,加速「減少對中國技術依賴」的進程。
本次會談中也提及了台灣海峽問題。高市首相強調:「這個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是技術和產業發展的先決條件」,並稱「維持兩岸關係的健全至關重要」。 中國正在將 AI、量子、機器人等尖端技術產業化的同時,也將其軍事應用範圍擴大,這引發了新的擔憂。專家們分析指出:「基於 AI 的無人系統或數據網絡是軍事與民用界限模糊的灰色地帶技術」,並認為「中國的技術崛起不僅是單純的產業擴張,還可能成為一種戰略壓力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