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的自大、自戀、自以為是會讓美國治理崩盤

熱門話題
字體大小-+=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

0
(0)

文/林建甫

2025年美國總統川普再度上任,他的治理風格並未進步,反而更加強化了他的人格特質:自大、自戀、自以為是。這三者交織成一種反制度的領導邏輯,使其不斷挑戰憲政秩序、破壞官僚體系、貶低專業知識,已經讓美國陷入治理混亂。

川普的自大首先體現在他對專業機構與知識體系的全面否定,川普多次否定聯準會的獨立性,公開施壓主席鮑爾降息,甚至揚言「若不配合就撤換」。這種干預貨幣政策的行為,讓市場對美國金融治理的穩定性產生疑慮,摩根大通在2025年第三季報告中指出,川普的政策已導致資本市場波動加劇,企業投資意願下降,美元匯率出現異常震盪,自大讓川普相信自己比所有專家都懂經濟,卻忽略制度運作的複雜性與長期性。

2025年7月,美國勞工統計局(BLS)公布當月新增非農就業僅73000人,遠低於市場預期,且前兩月數據被下修共258000人。川普不僅拒絕接受數據,還直接開除局長,指控報告「被操控」,這種行為不只是政治干預,更是對統計制度的破壞。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痛批此舉是「自毀信用」,並警告美國正走向類似1970年代的停滯性通膨。

川普的自戀則讓整個政府運作圍繞他的形象與情緒,他不斷宣稱自己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即使在政策失敗或數據不利時也拒絕修正。就任初川普在白宮記者會上播放個人政績影片,並要求各部會在社群平台上「每日讚揚總統貢獻」。這種將政府資源用於個人宣傳的行為,讓行政失去中立,淪為政治表演,近日美國政府關門,也是川普不願跟民主黨在預算問題上妥協的結果。

更嚴重的是,川普將批評者視為「叛國者」,將媒體視為「人民的敵人」。他在2025年6月簽署「新聞透明法案」,要求所有主流媒體公開編輯決策流程,並授權司法部調查「偏見報導」。此舉遭《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媒體聯合抗議,認為此法案是對新聞自由的打壓。川普的自戀讓他無法容忍異議存在,將治理轉化為個人崇拜的儀式,破壞民主社會的多元性與言論自由。

川普的自以為是最具破壞力,他不僅否定法律程序,還試圖以行政命令凌駕國會與法院。在移民政策上,他繞過國會,強行擴大「即遣即審」制度,導致數萬名移民在無律師陪同下被迅速遣返,聯邦法院多次裁定此政策違憲,川普則回應:「法院不懂國安,我懂。」

川普在移民執法爭議中,派遣德州國民兵進駐芝加哥與波特蘭等民主黨主政城市,引發聯邦與地方政府的激烈對峙。雖然川普尚未正式援引《叛亂法》,但他多次公開揚言「不排除動用」,並形容這些城市如同「戰區」,聲稱若地方政府阻撓或出現人員傷亡,將考慮繞過法院與州政府直接部署軍隊。此舉挑戰了美國憲政架構,讓制度崩解。

在貿易方面,川普對中國大陸船舶徵收「港口費」,導致全球航運成本上升,供應鏈重組,美國港口吞吐量下降。中遠海運與馬士基已宣布減少美國航線,改由加拿大與墨西哥港口轉運。這不只造成物流混亂,也讓美國在全球貿易體系中失去制度吸引力。 川普的自大、自戀、自以為是,將治理轉化為個人意志的展演。若這種治理邏輯持續主導美國政治,美國將不再是制度典範,而是混亂的代名詞。這不只是政治的危機,更是文明的警訊,我們正站在見證美國治理崩解的歷史現場。

林建甫
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台大經濟系名譽教授

您喜歡這個觀點嗎?

請給新評分哦!

網友平均滿意度 0 / 5. 評分人數 0

目前還沒有人評分哦!快成為第一個吧!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很棒

歡迎追蹤閱政治!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