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球積極邁向2050淨零排放目標,太陽光電已成為企業落實能源轉型的關鍵路徑之一。在這場轉型中,永達能源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憑藉誠信經營、技術深耕與對環境的堅持,持續寫下令人信服的實績。2025年,永達能源榮獲卓越登峰大賞「社會公益獎」,正是對其多年來堅守專業與社會價值的肯定。
深耕高雄,技術創新領航EPC業
永達能源成立於2017年,總部設於高雄,為台灣太陽光電EPC統包(設計、採購、施工)業界的重要業者。2024年,公司正式轉型為股份有限公司,展現長期深耕能源產業的決心。永達的業務涵蓋工廠屋頂型與大型地面型太陽光電案場,並持續拓展綠氫與電動車充電設施建置,展現多元能源布局的企圖心。
公司總經理黃世賢具備豐富工程背景,對施工品質有極高要求。他指出,為了提供最高品質標準的系統整合服務,永達在設計與工法上投注大量資源,對各種光電元件如模組、支架、變流器等都以高標準選用。長期與國內變流器品牌合作,累積採購量超過100MW,並針對元件穩定性、轉換效率與安全性嚴格把關,提升電廠運轉效率與可靠度。
永達自創立以來,營運連年成長,2025年更因市場回暖機會浮現,提前採購數十MW模組,為下半年案場啟動預作準備。黃世賢表示:「我們對今年再創高峰有信心,不論是工廠屋頂案源或地面型案場皆穩定成長。」

嚴選案場,不做破壞式開發
永達自創業初期即定下明確原則:「不碰漁電共生、不投入AFC(自動頻率控制)表前儲能。」該策略在2023年台灣多起漁電爭議及儲能過剩風險爆發後,顯示出其經營眼光的前瞻性。對於案場選址,永達始終堅持「不破壞、不妥協」的價值觀。
永達能源副總經理李俊緯強調:「我們不砍樹種電,也不會為了案量而配合環境破壞性的開發。」這份堅持,使永達在業界樹立起誠信、可靠的品牌形象,並成為中美晶、達傳等綠電大戶長期合作夥伴。
公司過往實績遍及北中南,地面型案場與工業屋頂案並進,累積裝置容量逾170MW,充分展現其設計與施工整合能力。所有工程皆由內部專業團隊執行,確保施工品質可控,且設計與設備選型皆經實證評估,追求電廠長期穩定運轉與維護效率。
建構內部體質,提升組織韌性
除了工程技術的強化,永達亦著力於內部管理制度的升級。公司不惜成本導入客製化ERP系統,預計將於2025年正式上線,以提升資訊透明度與管理效率。黃世賢指出,ERP系統將成為企業經營的數位骨幹,有助於各部門橫向協作、物料控管與財務追蹤,為未來大規模案場佈局奠定基礎。
在組織發展方面,永達員工數已自創立初期的40多人,穩定增長至70人左右。為因應規模擴張,公司近年啟用台中新辦公室,使用面積較以往擴大近一倍,並新購高雄分公司辦公空間,目前裝修接近完成,展現其長期佈局南部市場的決心。
內部照顧,實踐幸福企業
永達能源不僅重視營運績效,也致力於打造對員工友善的企業文化。2024年公司成立福委會,規劃員工福利制度,提出生育補助與育兒補貼機制。初步制度包括:第二胎每月補助5,000元、第三胎加碼至每月10,000元,補助期長達20年。永達能源總經理黃世賢表示:「少子化與高齡化對企業競爭力有直接衝擊,企業必須有積極作為。」,未來永達能源將更進一步提出孝親津貼,為同仁共盡孝親責任,其中孝親津貼會直接匯入父母帳戶。
永達將此項制度視為送給員工的新年度大禮,目標是減輕年輕家庭負擔,鼓勵生育,同時穩定團隊人力與向心力,達成企業與員工雙贏的發展路徑。

永續理念深植經營核心
除了技術與制度面升級,永達能源也積極落實企業社會責任。公司長期支持台灣本土供應鏈,重視與在地廠商合作,並呼籲供應鏈共同提升品質,以降低業界整體維修率與提升電廠運轉效率。
此外,永達也以實際行動支持綠能普及與社會正向循環。雖無大量曝光,但實際行動包含:選用合法場址、不與地方社會產生爭議、支持公益性質案場合作案等方式,將社會公益精神內化於日常經營中。
展望未來,永達將持續深化太陽光電整合技術,並預計於2026年正式全面推進表後儲能與電動車充電場域開發,完成「創電—儲電—用電」一體化佈局。在市場競爭激烈的再生能源領域,永達以穩健腳步證明:真正能長久走下去的,不只是技術與設備,更是信任與價值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