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APEC女性經濟會議」聚焦AI治理性別平等與照護產業創新
數據、AI、網路安全與雲端等高成長領域,需提升女性比例
強調擴大平台使用權、推動遠距工作及加速創業支持
文:金藝智
有分析指出,若擴大亞太地區女性在數位與人工智慧領域的參與,每年可創造高達6兆美元的新增附加價值。在國際舞台上,女性參與已不再僅是社會公平的議題,而是經濟與科技競爭力的核心策略。
於本月12日於韓國仁川松島舉行的「2025亞太經合組織(APEC)女性經濟會議」上,與會代表提出,縮小數位性別差距、推動人工智慧治理性別平等,以及創新照護產業,將成為會員國成長與產業重組的三大關鍵支柱。
數位性別差距,經濟成長的隱形引擎
本次會議上,最受矚目的數字是「6.1兆美元」。亞太地區「Women in Tech」總監相澤由紀(Yuki Aizawa)指出,「亞太地區將在未來引領全球經濟增長的一半,其中60%將來自數位經濟。若縮小數位性別差距,每年可額外創造高達6.1兆美元的GDP。」
目前,亞太地區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領域的女性比例僅在20%出頭,人工智慧相關人力中女性僅占18%,而AI治理決策層的女性更不足10%。
專家指出,在數據、人工智慧、資安與雲端等高成長領域提高女性比例,將直接增強企業競爭力。相澤由紀強調,「擴大平台使用權、善用遠端工作、加速創業支持,均可降低進入門檻;同時需民間、政府與學界共同推動大規模技術教育與導師輔導。」

AI治理性別平等,創新信任的基礎
在人工智慧逐步成為產業基礎設施的過程中,「誰設計、誰決策」直接影響技術的可信度。本次會議中,多位與會講者一致認為,確保女性參與AI政策、標準與倫理指導制定過程,是不可或缺的。
相澤由紀總監指出,「女性不應只是AI系統的使用者,更要成為創造者;將性別平等納入AI策略,已不是選擇,而是必須。」由Women in Tech提出的《大阪協議》(Osaka Protocol),目標是在2030年前,為1億名女性與女孩提供STEM教育及領導力培訓機會。
此倡議涵蓋女性創業者的投資對接、創業加速、以及全球網絡建構。由公部門、民間及公民社會共同運作的導師與領導力培訓計畫,被視為協助女性在科技領域持續發展職涯的關鍵機制。
照護產業,AI創造新就業機會
照護產業女性從業比例高,且隨著人口高齡化,需求快速增加。雖然AI與自動化的普及可能取代部分單一性工作,但同時也有機會創造新職位。
相澤由紀總監指出,「AI能減輕照護負擔,同時創造數位健康助理、遠距照護管理員等新興職位;若為現有勞動力提供技術教育,支持技能提升與再培訓,就能順利轉型為未來型服務。」
會議也介紹了馬來西亞「Senior InTech」的案例,為60歲以上女性提供社區基礎的數位素養教育,既學習新技能,也拓展社會參與與就業機會。有與會人士建議,韓國亦可透過女性再就業支援平台,如女性新職涯中心,應用類似模式。
擴展國際與公私部門夥伴關係
此次會議不同於以往以政府為主的討論,特別在於政策討論過程中納入了民間、學界與公民社會的參與。在「公私部門政策對話」(PPDWE)中,各國政府官員、全球企業、創業公司與非政府組織分享了具體執行案例。
韓國介紹了女性新職涯中心的職業訓練課程、國家托育資格制度,以及數位性犯罪應對中心的運作經驗。澳洲則分享了企業與女性賦權工作坊,致力於打造安全的線上工作環境;中國則介紹了促進女性能力提升、邁向永續未來的專案。
支持女性創業亦是重要議題。透過數位平台與AI工具,小型創業者亦能直接向全球客戶提供服務。APEC討論了加速創業、培育女性投資人及建立國際網絡等支持措施,以助力女性創業者發展。
技術與性別平等,成為經濟策略
會議結束時,各國代表團一致認為,擴大女性在數位與AI領域的參與,不僅是社會公平議題,更是推動產業創新、促進經濟成長與建立社會信任的重要策略。
此次會議提出的主要議題包括:△縮小數位性別差距、△實現AI治理性別平等、△推動照護產業的技術創新。與會國家也表示,將持續討論相關政策及公私部門合作方案,確保這些策略落實到實際行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