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與綠電共存  是國家發展與經濟永續最佳藍圖

全國話題 熱門話題 獨家
字體大小-+=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

0
(0)

文.李振麟

全球面對極端氣候與能源轉型路口上,台灣必須在「淨零碳排」與「能源穩定」的兩大區間取得平衡,過去的能源政策,在「非核家園」執行後,核電逐漸退出主要發電角色,進而轉為太陽能、風力發電與火力發電所取代,卻因此帶來了「供電不穩定」,「高發電成本」與「燃煤發電危害健康」等事端。

「核電」與「綠電」相互搭配  更能達成穩定電源供應

如今唯有採以「核電」與「綠電」相互搭配,不僅可互補其缺陷,更能達成穩定電源供應、並有利於淨零減碳的綠能推動,以及降低經營成本,也就是達到「低碳」、「穩定」與「經濟」三方兼顧。「綠電」與「核電」雖然物性功能皆不同,但是兩者都是低碳發電技術下的產物,無論是太陽能與風電所屬的「綠電」,或者是核電運作的「核能」,其碳排量幾乎為「零」。

如今核電亦被歐盟歸納為「乾淨的電」。尤其是核能在減碳上擁有許多優勢,如同「穩定低碳品質」,不受大自然的極端氣候影響;也不像燃煤還需要再加裝CCS,以及再行碳捕捉;更不會像燃煤排放PM2.5,造成空氣污染,也影響人體健康。

綠電與核電在「穩定性」、「間歇性」,「發電成本」、「時間」、「環境衝突」與「社會信任度」等方面的差異挑戰。綠電與核電在特性上比較,核電可以提供一個穩定長期的「基載電力」,解決綠電所面臨的「間歇性」缺陷問題;然而綠電則是可採以分散式的靈活調度運用,降低整體的「碳排」與「燃料」依賴,可視為兩種能源技術上形式互補。

核電與綠電搭配  是加速淨零碳排的最佳組合

在現代社會經濟發展下,電力系統與設備面臨敏感的季節性與日夜變化,還有不可預期的天災風險挑戰,如颱風衝擊。然而無論是核電或綠電,都需要「低碳基載」與「尖峰電力」的雙電力系統來維持整體運作,如核能機組可以二十四小時運轉以維持基本穩定性;而綠電則可隨時補足高電量需求時的電力短缺,兩者相互調整。

若以單一能源系統來分析,無論是「核電」或「綠電」,皆無法獨立支撐整體市場的電力供應,如綠電還必須增加「儲能設備」與「電網」功能,否則電力供應將會呈現不穩定情勢,跳電情況也將持續頻繁;同樣在單一的核能系統下,雖然可以二十四小時發電,但是卻缺乏「能源儲備」功能,也就缺乏了突發性的調整機制。

以「核電」與「綠電」互相支援搭配的電力結構下,不僅可以降低尖峰時的高電價成本,同時,電網穩定性以及維修運輸成本也因此受惠,目前已在韓國、法國、加拿大與芬蘭各國實踐,皆紛紛採以「核電」為穩定基礎,再行「綠電」調整供應量,降低能源成本。另外「核電」與「綠電」共存,在整體電力系統運作降低下,也因此可達成減少碳排量的目的,將更有效減輕生活負擔,以及突發性斷電事故產生。今日在「國家經濟發展」、「社會接受度」及「政黨競爭現實面」挑戰下,將可透過「核電、綠電」共存方式來解套。

您喜歡這個觀點嗎?

請給新評分哦!

網友平均滿意度 0 / 5. 評分人數 0

目前還沒有人評分哦!快成為第一個吧!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很棒

歡迎追蹤閱政治!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