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杜微 前台鐵董事長
從本屆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可以看出國軍對陸上有效防衞的需求,尤其在車輛系統方面,已經和以往有顯著不同。


裝甲車輛,包括甫從美國籌獲的M1A2T主戰車,到國造雲豹(8 x 8)105 mm輪型砲車,都較現役裝備向上提升一個等次。國軍目前已取得80輛M1A2T,剩餘28輛將於明年交貨,這批主戰車比照美軍現役M1A2-SEPV3,擁有120 mm/44倍徑主砲、複合裝甲、1500 hp發動機、遙控槍塔、並具獵/殲功能的車長觀瞄系統,這是現役CM11或M60 A3TTS主戰車難以望其項背的;但M1A2T沒有選購原裝BMS(戰場管理系統),而是自行加裝國產品,所以M1A2T的資訊鏈介接也無法進入美制Link 16或22體系內,旅級以下單位的戰鬥指揮,靠國產BMS問題不大,但軍團級以上,凡需與新式砲兵、戰鬥直升機、在空戰鬥機等聯線,國產系統就會有未及之處,其聯戰效能也會有所折扣。建議國軍宜配合未來軍購,及早規劃完整配套,統合二套BMS系統,以求周嚴實際。


另一展場明星-軍備局的雲豹(8×8)8輪105mm砲車D3樣車,倒是令人眼睛為之一亮,D3確定未採用雲豹二型的底盤,而是採用雲豹一型底盤削減戰鬥室高度而來,話雖如此,為求主砲射擊時穩定車體,D3最後仍大幅改造懸吊,將原本的8輪聯動改為獨立懸吊,各輪均單獨配置避震器阻尼,除前二輪設有轉向機構外,第四輪在時速15公里以下時亦有電控(無連桿)進行相反轉向,以縮小轉彎半徑。車體上共有8個感應器及攝相頭,供駕駛手運用。雲豹砲車配置105 mm旋膛砲,程式及膛壓與M68戰車砲相當,設有胡椒罐式砲口制退器,砲尾制退機則以液氣壓取代傳統油壓,可將後座力由M68的60噸降至20噸,軍備局已具備之電渣重熔及自緊技術,足以自製此砲,D3在砲身基部還設有測曲裝置,能將砲管遇熱下垂的數據傳給射控電腦,進行解算修正彈道。D3的射控系統同樣擁有獵/殲功能,但M1A2T的車長係使用獨立熱像儀進行觀瞄指揮,而雲豹車長則是利用遙控槍塔上的瞄準儀,差別在於指揮主砲接戰時,車長無法操作槍塔。雲豹的主砲可以射擊翼穩脱殼穿甲彈APFSDS-T以及人員殺傷霰彈,APFSDS可以在2000 m外守透500 mm均質鋼板,而人員殺傷彈內含2000顆鋼珠,出砲口後30 m處散佈,於350 m處可以涵蓋正面126 m寬的區域,就輪型砲車而言,其威力當無疑義。另觀看現場影片可以發現,雲豹砲車在橫移或縱向前進都能行進間射擊,所以砲身的穩定機構也沒有什問題。雲豹砲塔二側各設有二組雷射感應器,當被非友軍編碼的雷射照射時,系統會自動啓動砲塔尾部2組6連裝煙幕彈,進行遮敝。而100 km/ h以上的路速,算是優秀。


感覺上完成測評的雲豹砲車已達量產水準,只是和M1A2T一樣,缺少APS(主動防禦系統),這是未來要加強的地方。


非裝甲車輛中科院的電動無人自駕偵打輪車可為代表,雖然這輛車離實際使用尚有一段距離,但其遠端遙控駕駛、電動驅動、自駕功能、遙控輕武器站、觀通桅桿、網路傳送、以及彈簧刀無人機等,都將成為未來輕型戰鬥輪車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