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傑出優秀選手 提升在國際體壇的競爭力

文/李振麟
體育運動一直是教育的一部分,「專業性職業運動」與「綜合性國際運動」,可視為國家經濟發展象徵。隨著體育部掛牌,未來台灣在國際體壇競爭力,將可帶來全新的挑戰機會。
以職業運動來看,就職業籃球NBA、職業拳擊WBC、日本職棒總冠軍戰、溫布頓網球錦標賽等國際賽事,每場運動賽事都能凝聚眾多支持者,以及周邊的商品熱銷,帶來豐厚盈潤收入,這就是軟實力經濟的具體表現,不再只是個運動文化,而是維繫朋友與家庭情感的根基。長年以來,台灣在運動賽事熱度後,卻都沒有後續的規劃應用,因此球迷的支持熱度無法轉換成為文化能量,引導出軟實力的經濟成長。
以綜合性國際運動品牌來看,一個有影響力的國家運動品牌,不僅是文化與經濟的結合代表,更是產業的文化商業價值,如國際性運動品牌「耐吉Nike」、「愛迪達Adidas」與運動服裝「安德瑪Under Armour」,甚至於單車產業「捷安特」、「美利達」等,都是透過運動精神與品牌故事,讓消費者認知到運動經濟的價值,進而將品牌文化跨越國界,成為各國的共同語言,帶動龐大的體育產業鏈商機,無論是設計研發、生產製造或國際銷售,都樂在其中。
建構運動產業鏈經濟
綜合性國際運動品牌,在發展過程中,需要透過完善的體育賽事來行銷推廣,一般就是運用代言或贊助等方式,與大型的國際活動相結合,將全世界的供應鏈整合在一起。當體育精神與商業品牌轉換成為全球性的文化資產時,就能建構出一個完整的運動產業鏈。
軟實力經濟不僅帶動最直接的出口貿易收益性,也增加國家品牌在世界的影響力,它的輸出不僅只是商品,更是文化精神與生活價值的延伸。如台灣的棒球隊在世界十二強賽事中奪冠,舉世皆知,另外羽毛球、拳擊、桌球、舉重與網球等體育項目,也在國際體壇上屢創佳績,展現傑出的體育競技實力。
然而,從「職業運動聯盟」或「綜合性國際運動品牌」來觀察,台灣在此方面都尚薄弱,唯有制定全盤的發展策略,才能提升體育經濟軟實力。今日,政府推動體育部成立,並針對台灣較有競爭力的項目去栽培,提供充分經費與完善訓練課程,更有機會培育出更多傑出優秀選手,提升台灣在國際體壇的競爭力與能見度。

體育部掛牌 帶動台灣體壇發展新契機
隨著體育部掛牌,未來台灣在國際體壇競爭力,將可帶來全新的挑戰機會。長年以來,台灣在棒球、羽毛球、網球、舉重、射箭、桌球及拳擊等各領域,皆具備相當的實力與成績單,唯有將資源鎖定於重點項目栽培,才能培養出更傑出的國際級選手。
今日,台灣體育事業,在這激烈的全球競爭環境中,唯有專注於核心項目以及運動科學的應用輔佐,並規劃長遠明確的發展策略,持續地強化自身訓練,為當前首要任務。政府要規劃出完善的運動政策,從校園到社區建立起完整的人才培育計畫,鼓勵社會大眾積極參與,才能健全台灣的體育事業。
體育不僅是一項體能競技,也是一個產業經營事業,將比賽與經濟相結合,發展出健全的體育產業,吸引企業資源贊助,以創造出更多的經濟價值,有了足夠的資源為後盾,體育事業才能如願發展,才能栽培出優秀選手。

另一方面,在選手體能健康方面,也要適時優化「運動醫學」、「營養學」以及「生物力學」等領域研究,協助選手減少與避開任何運動傷害發生的可能性,同時也要不斷地吸引國際選手來台交流學習,提升技能與經驗,以最佳的狀態來迎戰國際舞台,讓台灣成為亞洲運動的訓練基地。
發展台灣的體育產業,要結合「運動」與「經濟」來吸引企業贊助,才能帶出龐大的經濟效益,並激發孩童對於體育項目的投入喜愛,促進台灣的體育教育穩定紮根。當運動產業普及化,便能產生更多的教練與學員職缺,進而帶動體育人才需求,增加工作機會,為台灣的體育事業發展,帶來更多的有利的資源商機,凸顯台灣在亞洲運動平台上的優勢價值,建立起職業運動的藍圖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