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是軟實力核心

全國話題
字體大小-+=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

0
(0)

「教育與人才」經濟 是台灣維持競爭力的重要條件

文/李振麟

「科技創新」是台灣最重要的軟實力之一,不僅強化國家對外競爭力,也在國際舞台上被看見。從「半導體晶片」、「AI人工智慧」,「資通訊產業」、「綠能產業」各方面,台灣擁有豐沛的創新研發能量。

科技產業創新研發。/ Global Time

     在全球科技產業發展過程中,「科技創新」已經成為國家競爭力的代表項目之一。對於台灣而言,「科技」是展現軟實力經濟的重要指標。也是透過文化制度與創新研發結合下的影響力。台灣產業無論是「半導體」、「資通訊」與「數位科技」等,皆可視為國家科技的軟實力項目之一。

科技提升台灣在全球產業鏈的地位

    首先,半導體產業方面,台積電(TSMC)是全球晶圓代工龍頭,憑藉先進製程技術,成為各國科技製造業的核心供應鏈。無論是「輝達NVIDIA」、「蘋果APPLE」、「超微半導體AMD」等國際巨擘,都必須依賴台灣晶片。這樣的優勢,不僅是科技經濟的具體表現,也是提升台灣科技技術在全球產業鏈中的戰略地位。

    資通訊技術(ICT)從早期的電腦主機板、筆電代工,到今日的5G、AI應用等,台灣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顯示出科技產業的高度創新能力,再加上生技醫療以及綠能科技崛起。不僅有利於防疫物資與數位防疫系統開發,同時在面對全球能源轉型之際,台灣積極發展「風電」、「太陽能」與「儲能」等技術,也展現出永續發展潛能。

AI人工智慧帶來新商機。/ Pixel Kicks

AI人工智慧帶給傳統產業新生機

    今日科技產業的創新重點,集中於人工智慧(AI)以及半導體先進製程。AI人工智慧運用到生活層面上,在產、官、學的研發合作下,更是全面帶動傳統產業的商機,讓原本的商品更具有未來發展潛能。隨著全球競逐於先進製程,台灣務必要確保在晶片研發設計的領先地位。半導體產業發展攸關於台灣經濟命脈,在智慧製造以及工業4.0推動下,更有利於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使得台灣的整體產業鏈更具有國際競爭力。

    面對美國高關稅政策以及台灣產業鏈的迅速發展,政府應制定明確的發展藍圖,並提供相關「研發補助」、「稅務優惠」以及「創投基金」,以鼓勵企業投入創新研發,尤其藉由AI人工智能來達到強化商品功能性整合與價值提升。

    另一方面,政府部門也要促使高等教育與產業鏈相結合,推動跨領域課程,將AI智慧與「傳統產業」、「生技醫學」以及「管理工程」相結合,培養出創新思維的專業技術人才,適時改善工作環境與薪資結構,並且與國際研發機構合作,吸引更多海外人才回流,提升台灣在全球科技產業中的話語權,擴大國際市場影響力。

    「科技創新」是台灣最重要的軟實力之一,不僅強化國家對外競爭力,也在國際舞台上被看見。今日在政府政策支持下、無論是人才培育或商品創新的合作舞台上,都能扮演舉足輕重角色,不僅增強台灣在國際社會的正面形象,也能成為國際產業鏈的重要典範。

軟實力的經濟發展魅力。/ Medium
教育與人才培育。/ FlatWorld

教育與人才培育經濟

    「人才」是國家經濟發展的核心力量,唯有透過普及教育的技職訓練,才能培育出專業的傑出人才,台灣雖然沒有天然氣、煤炭、石油與金屬材料等天然資源,但是台灣擁有豐沛多元化的腦力資源,成為奠定國家競爭力的軟實力,「人才」是我們最重要的軟體資源,前瞻性的宏觀教育更是刻不容緩。

    教育與人才,奠定今日台灣的電子機械與科技產業的全球競爭力。台灣自「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推行以來,教育普及率持續提升,栽培出許多扎實的技藝能力。台灣本就具有高等教育程度以上的實力基礎,當全球經濟逐漸轉為數位與知識型產業時,在「深度專業」上的人力資源更為重要,重新思考現今教育體制的調整,到底要如何與專業人才相結合,長年以來,台灣在「實務應用」、「跨領域合作」以及「語言能力」方面的成果仍嫌不足,未來將不再只是數量上的累積,而是「質」與「量」的提升。

 觀察能力與創意思維。/ Brain Tracy

觀察能力與創意思維   是專業人才基本要件

   長年以來,台灣在技職教育上,為產業發展奠立穩定基礎,也促使今日的半導體產業成果。一位專業學生需要具備有「觀察能力」、「批判思考」與「創意思維」,才能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隨著自動化產業興起,過往單純的操作技術,已經不足以面對未來的環境挑戰。今日唯有「智慧技能」導入數位領域的專業學習,才能讓學生真正融入職場中,這不僅是當前知識經濟的基本要件,更是在AI智能、生物科技以及金融科技等新興產業中,最基本的專業素養條件。

    政府要積極推動產學合作課程、與企業共同培育專業人才,台灣必須要吸引國際人才來台,甚至於要想辦法留住本土精英,如AI學院與半導體學院成立,要把教育直接導入產業鏈,在兩者相結合下,讓學生不只擁有「學習」智能,更要有「實務」的專業能力,直接成為企業經營的核心戰鬥力。

    同時,台灣也必須吸引國際人才,進一步放寬外國專業人士簽證、居留以及工作規範等條件,建立起更友善的工商環境,讓世界各地人士願意留在台灣發展,更要提升全民的外語能力,讓本土人才融入全球環境中,台灣的知識經驗不再只侷限於島內,還要能夠與世界接軌。

少子化下,專業人才面臨挑戰。/The National

 教育與人才經濟面臨挑戰

    在少子化問題下,各大專院校紛紛關門或減少招生,傳統產業也有式微現象,過時的教育發展制度已不符合,如今產業結構逐漸走向「智慧科技」與「自動化」發展,傳統的教育體制必須要適時改革與調整,將知識直接化為生產力,才能培育出更多的專業傑出人才,推動與支撐產業的永續發展,如台積電與聯發科,擁有大量的理工科系人才,不斷地創新研發。

    今日在知識經濟全球化浪潮下,「教育」不僅是培養個人能力的關鍵點,更是帶動國家競爭的動能力量。整體而言,台灣的教育發展策略,要從普及化,走向「專業化」、「多元化」與「國際化」進程。教育不再只是升學就業的跳板,而是驅動國家經濟創新研發的動能,唯有深化教育改革,並且與產業相結合,才能在全球競爭環境中站穩腳步,朝向更高階層向前進。「教育與人才」經濟,是當前經濟發展的重要議題,不僅是台灣維持競爭力的重要條件,也是國家軟實力的核心力量。

 世界經貿環境面臨新挑戰。/ The Curious Economist

可做BOX

面對世界經貿環境快速變革挑戰,台灣需要從幾個方向推動改革:
​​​​​​​  
一、強化產學雙向連結,讓學生可以參與企業專案研發,以及生產線觀摩的實務經驗學習。
二、培育創新研發的教育思維,透過AI智慧與自動化科技的跨領域學習,培育出多元創意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技職專業教育是產業轉型中所需要的,透過專業技能的培訓,賦予技術人才更高的社會地位肯定。
四、提升薪資水平,建立起更完善的研究機構與創業條件,並延攬海外專業人士投入。

您喜歡這個觀點嗎?

請給新評分哦!

網友平均滿意度 0 / 5. 評分人數 0

目前還沒有人評分哦!快成為第一個吧!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很棒

歡迎追蹤閱政治!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