璞真診所蔣卓穎 精湛醫術勾勒公益宏圖

熱門話題 獨家
字體大小-+=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

0
(0)

文/傅啓倫 攝影/郭書豪

專注長者牙齒重建,被稱為「仁心牙醫師」的璞真牙醫診所蔣卓穎院長,父親是一位曾服務於台東多年的外科醫師。蔣院長傳承救人濟世的同時,更渴望走出自己獨特的路,成為口腔醫學領域的開創者。他堅信,牙醫的工作價值遠超乎「修補牙齒」本身,而是「修補人對生活的自信心」,一顆牙齒的改變,能重新喚醒對生命的笑容與力量。

蔣卓穎院長透過醫者使命感,打造善的循環與世界級醫療中心

蔣卓穎醫師以驚人的毅力,將外科醫師二十四小時待命的工作精神融入日常,開業之初,他常是早上六點起床,看診超過十四小時,一週七天不輟。即便現在,他仍保持每週六天看診的職人態度,憑藉這份過人的好手藝與驚人的工作熱忱,他的診所從不需要依賴廣告行銷。慕名而來的病患,全是經過成功治療的患者「吃好逗相報」主動介紹,這種口碑相傳的模式,正是他將善意醫療持續傳遞下去的最佳證明。

溫柔的力量  打破對看牙的恐懼

會走上牙醫一途,父親對他的身教影響深遠,從小的醫學教育讓蔣院長養成了對生命的敬畏,父親耳提面命對待病人必須秉持著視病猶親,對每位患者多點細心、多點耐心、再多點責任心。多一份問候,傳遞人與人溫暖,時刻保持永不衰退的熱情。

蔣院長畢業於建國中學,隨後以菁英全額獎學金的資格,進入台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牙醫學系深造。在大學期間,他展現出卓越的領導與國際視野,不僅獲選為全國大專院校優秀青年代表,更積極創立北醫企業管理研究社,並擔任亞太經合會(APEC)中華台北青年代表。

畢業後,他考取了頂尖的台灣大學臨床牙醫學研究所,並曾於台大醫院牙科部牙體復形美容牙科服務,奠定深厚的臨床與學術基礎。為追求國際頂尖技術,蔣院長前往多家美國知名牙醫學院學程進修植牙,專業實力獲得權威認證,榮膺中華民國植牙全國聯合醫學會植牙專科醫師,並獲頒國際植牙醫學會(IDIA)Diplomate 最高院士頭銜。

憑藉這些卓越的成就與對醫界的貢獻,蔣院長在畢業多年後,榮獲母校台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頒發的卓越校友殊榮,可謂眾望所歸。

提起行醫生涯中,令蔣院長難忘且感人的案例,是位九十多歲的市場水果阿嬤。阿嬤因牙齒問題嚴重、進食艱難,家人卻擔憂她年邁多病,不敢輕易治療。蔣院長沒有貿然動手,而是先靜靜聆聽,詳細了解病情,進行系統性安全評估,先止痛並會診內科醫師。他耐心消除家人疑慮,最終成功為阿嬤完成了幾乎不可能的全口腔重建,阿嬤重獲咀嚼能力,重拾生活的喜樂,感嘆「從沒想過看牙也能這麼溫柔」。

這次治療不僅修復了阿嬤的口腔,更重建了她對醫療的信任,她不再害怕牙醫,甚至主動介紹市場內的朋友前來就診,並常帶著自己販賣的水果送到診所,以最真摯樸實的方式表達感謝。這段醫病旅程,不再是單純的治療關係,而是一種跨越年齡和專業的溫暖交流,蔣院長深知,這種來自病患一輩子的信賴與感動,比任何財富都更值得珍視。

被稱為「仁心牙醫師」的蔣卓穎院長,用溫柔的力量,打破病患對看牙的恐懼

初心與同理  從病友關懷開始

早在大學時期,蔣院長便創辦了內政部核可的公益團體「中華民國癌友明天協會」,展現了他對同理心的深刻實踐,他曾與公益團隊一同拍攝影片,用無味的義大利麵模仿癌友化療後味覺喪失的困境,藉此讓一般民眾對癌症病友有更深層的理解與同情。這份早期的公益投入,為他日後行醫奠定了「行醫以德為先,服務以誠為本」的核心思維。

畢業後,蔣院長捨棄在都會區看診,反而走進偏鄉社區服務。小時候在台東居住多年的經驗,讓他深知台灣醫療的城鄉差距。他選擇在雲林麥寮鄉駐診,天未亮就搭高鐵南下,採訪當時蔣院長回憶起:「好幾次都趕不上回家的末班車,現在回想起來也是一段苦澀中帶著美好的回憶。」唯一支撐他的就是病患的真心感激與對醫療的熱情。即使後來因台大醫院訓練而中斷,當地病患仍集體詢問診所盼他歸來,證明了這份奉獻的價值。

肩負傳承的使命,蔣院長與台大實習醫師們分享公益活動的經驗

另一位讓他難忘的患者是鄉下的李伯伯。伯伯小中風後牙齒鬆動,家人只能餵食稀飯流質食物,因居住偏遠,難尋合適的診所進行全口重建。最終,李伯伯慕名而來,即使單程交通就要花費近兩個小時,他也不畏辛苦。蔣院長為他有效率地整合治療,拯救可修復的牙齒,並進行植牙,同時為伯伯節省預算與時間。幾個月後,伯伯回診時驕傲地笑說:「昨天我終於可以跟家人一起好好吃頓飯,我新做的牙齒比我小孫子的更年輕力壯呢!」那一瞬間的感動,讓蔣院長覺得所有辛苦都值得。

蔣院長不僅技術卓越,更致力於消除醫療資源的經濟與心理障礙,他深知許多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退休後無收入,或低收入戶因經濟考量害怕就醫。因此,他的診所長期公益實行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免掛號費、低收入戶優待免掛號費方案。在初診時,醫療團隊會耐心細心地問診,搭配護理人員貼心關懷,幫助許多因心理恐懼而多年不敢看牙的病患,最終完成了治療。

蔣院長將公益擺在首位,經常減免弱勢族群的掛號費

宏大志業 打造善的循環與世界級中心

「行醫數年後因想提供民眾更高品質的醫療,我親手打造了桃園璞玉牙醫診所,苗栗璞真牙醫診所,兩間大型優質口腔醫療中心。」作為院長,蔣卓穎不只專注於診所的營運,更自覺肩負起專業與價值傳承的責任,他深知,單憑一個醫師的力量有限,只有透過建立菁英團隊與育才傳承,才能將優質善良的醫界人員數量倍增,服務無限的病患。他鼓勵團隊成員身體力行參與公益,將公益精神寫入企業文化,讓夥伴們發現醫療不只是治療,更是創造希望和改變。

蔣院長率領醫療團隊發放物資

蔣院長的醫學信念深受兩位恩師的影響:牙醫啟蒙恩師,台灣維成口腔醫療體系總裁劉興成醫師,以身教教導他當良醫不當名醫,培養他醫者父母心的責任;以及台大臨床牙醫學研究所所長陳敏慧醫師,無私指導學術研究與專業技術,帶領他深入植牙醫學的世界。這份傳承體現了蔣院長「醫德為玉、醫術為金、學好做人方做醫」的信念。

蔣院長的志業,在於打造世界級的口腔醫療中心,並渴望打破台灣醫療城鄉差距的藩籬,他堅持投資最好的牙科設備,建造最有公益思維與同理心的醫療團隊,渴望將科技與牙科醫療結合,以造福全人類。他深信,奉獻利他是成就卓越事業的基石,而醫療正是能夠幫助與影響人群的一輩子志業。

蔣院長至安養院照護失智長者洗牙

對蔣院長來說,「成功」的定義早已超越職稱、收入或社會地位,他希望有一天回頭看時,能夠問心無愧地說:「我真心地發揮所長幫助過好多病患!」他最想傳達給家人的價值觀是:能力是用來成就他人的,而幸福則來自於分享的快樂,施比受更有福。他期許人們記得他的名字,不只是因為他有一雙靈巧的牙醫之手,而是記得那雙手曾溫柔地撫平疼痛、重建笑容,並點亮了無數人的尊嚴。

透過自身投入公益活動,蔣院長希望達到拋磚引玉之效,讓更多醫師願意投入偏鄉醫療

您喜歡這個觀點嗎?

請給新評分哦!

網友平均滿意度 0 / 5. 評分人數 0

目前還沒有人評分哦!快成為第一個吧!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很棒

歡迎追蹤閱政治!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