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樂阿舍美術館

全國話題 熱門話題
字體大小-+=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

0
(0)

文/曾英棟

常有人問:為什麼我在台南創立的美術館叫「甘樂阿舍」?「甘樂」是台語陀螺的發音,象徵忙碌卻甘之如飴的人生;「阿舍」原意為揮霍金錢、揮霍生命,在此則指創作上的富足心態。「甘樂阿舍」四個字除了是我的創作別名、我創立的美術館之名,更是我藝術人生的最佳寫照。

典文記載:「舍」字,原意為官職,宋朝以後,以「舍人」及「舍」稱官宦、世族、士紳、地主之家的子弟。後來傳到閩南語潮汕一帶,冠以「阿」字為首,以「阿舍」描述命好、不用幹活、衣食無憂之人。

我生於府城兌悅門(甕城)之下。這是硓𥑮石(珊瑚石)街的傳奇,是前世,也是今生。 我的阿祖(曾祖父)是貨真價實的阿舍。出生於清朝時代的他,抽鴉片、享樂人生、分享能量,還拆掉兩棟新房子,蓋了社區的廟宇。每當廟宇舉辦慶典時,都請他擔任主祭官,他對公益與慈善的奉獻,是另一種揮霍。

我大概也有阿舍的DNA。長大後因為各種條件不俱足,生活上漸漸成為「陀螺」(甘樂)。因緣際會之下,二○一五年成立了「藝術森林」裡的第一家美術館─「甘樂阿舍美術館」,開幕之時, 捐出一百萬給大學同學吳道遠神父服務弱勢的「美善基金會」。雖然比起富賈之家,我們在經濟上並無餘裕,還是選擇將收入的畫款用於助人,這也是阿舍精神的傳承。

十年來因為這個平台,喜歡交朋友的我認識了很多各行各業的人,如曹雪芹在《紅樓夢》裡所寫:「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在在成為我創作的豐沛來源之一。

二○一二年在瀋陽,不經意地打開了創作的「任意門」,結合了「愛」與「錢」兩個符號,將有形無形的能量自由發揮,帶出了人類共同議題。對一個藝術家而言,創作議題的更迭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歸零,像阿舍的精神,肯捨才有得。

從事創作近五十年,作品漸漸看不到技巧,只剩下好奇心和對生命喜悅的享受。阿舍大器的「夢想」、「品味」和「執行力」,透過生活、透過作品,慢慢滲出,形成了一種獨特氛圍,感染了來到甘樂阿舍美術館的所有賓客。

我是老天眷顧的孩子,擁有能量,也分享能量,如甘露泉湧,綿延不絕。

本文作者曾英棟

您喜歡這個觀點嗎?

請給新評分哦!

網友平均滿意度 0 / 5. 評分人數 0

目前還沒有人評分哦!快成為第一個吧!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很棒

歡迎追蹤閱政治!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