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際戰略格局看歐洲地緣政治變化

國際視野
字體大小-+=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

4.8
(5)
字體大小-+=

中國與歐盟在2020年歲末達成的「全面投資協定」,引發全球關注。推動這項協定的談判歷時七年之久,過程缺乏進展。

文:趙春山

談判的障礙不能完全歸咎於經濟因素,而最後談判修成正果,亦非全然歸功於經濟因素。因此,評論中歐投資協定的意義,不能把它簡單看成是世界兩個主要經濟體之間的「投資」關係,而是要看它對歐洲地緣政治,以及對整個國際戰略格局的影響。

中歐投資協定浮上抬面,應是受到先前英國達成退歐協議的刺激。歐盟眼見英國退歐己是「生米煮成熟飯」,必須接受現實,但仍免不了若有所「失」。歐盟委員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的一句「離別是如此甜蜜的悲傷」,道盡歐盟一些成員心中的五味雜陳。因為不能再依賴英國作為跨大西洋聯盟的橋樑,歐陸國家必須獨立建構它與美國的關係。何況,外交自主本來就是歐盟長期追求的一個目標。

拜登任命的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希望歐盟在與中共簽訂協議之前,來和美國新政府「磋商」一下;但歐盟顯然覺得「時不我予」,必須「搶搭巴士」,趕上中國大陸經濟增長的這班列車。也就是必須在長期安全需求和短期經濟利益之間,儘快做出取捨。

拜登上任前主張恢復與歐洲盟友的關係,但歐盟懷疑川普在國內留下的爛攤子,能讓拜登在短期內收拾乾淨。何況,歐盟認為在美國政府交接前與中共達成投資協定,可以增強歐盟未來與拜登新政府的談判地位。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中共在協定中對歐盟做了許多讓步,諸如投資、智慧產權和開放市場等事項;但「賠本的生意沒人做」,西方媒體形容,完成協議本身就代表中共外交上的一大勝利。因為從中共的角度看,只要歐洲在未來中美長期的戰略競爭中不要「選邊站」,則中共在短期內付出的任何經濟代價,都算得上是「物超所值」。

中共對歐盟的外交攻勢,不僅是「單刀直入」,而且還配合了「旁敲側擊」。俄羅斯就是中共首要拉攏的對象。拜登原本視俄羅斯為頭號敵人,現在將中共並列,把中俄都做為遏制的對象,反而強化了中俄在反遏制陣線上的共同利益。
俄羅斯為了緩解北約東擴對其地緣政治空間的壓縮,曾於2015年主導成立了「歐亞經濟聯盟」〈EAEU〉;而中共就在同年五月,與俄羅斯共同發表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合作之「聯合聲明」。中國大陸學者強調,「一帶一盟」將發揮區域「壓艙石」的功能。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東盟及歐盟於去年十二月一日舉行外長視訊會議時,把雙邊關係提升為「戰略夥伴關係」。東南亞地區發展潛力驚人,屬於中共外交布局的重點。今年新春伊始,中共外長王毅在一月十一日結束其非洲之行後,立即馬不停蹄地轉往緬甸、印尼、文萊與菲律賓訪問。王毅此行的重點是談經濟和抗疫,但外界普遍認為,他另一個重要任務是重啓因受疫情影響而停擺的「一帶一路」項目。

去年十一月十五日在越南河內簽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也被認為是中共的一項外交成就。因為,協議是在中共主導下達成的。中共認為RCEP簽署後提升了東盟在區域合作中心地位,故對東盟和歐盟這兩個區域組織的結盟,抱樂觀其成的態度。

中歐加強關係,不僅造成歐洲地緣政治板塊的移動,也會影響冷戰後「一超多強」的國際戰略格局。「一超」指的是美國,「多強」則是包括中共、歐盟、俄羅斯和日本。經過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大陸的綜合國力雖大幅提升,但在軍力、科技、貨幣等許多領域,仍無法與美國等量齊觀,故尚未存在「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的問題。但現在中共運用外交上的合縱連橫急起直追,希望不要讓美國獨占規則制定權和國際話語權。

美國的全球戰略從過去的「重歐輕亞」、「亞洲再平衡」,再到川普時期的「印太體系」。對拜登而言,他將面對的是一個更為複雜的「歐亞平衡」問題。

您喜歡這個觀點嗎?

請給新評分哦!

網友平均滿意度 4.8 / 5. 評分人數 5

目前還沒有人評分哦!快成為第一個吧!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很棒

歡迎追蹤閱政治!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