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振麟
歐、美、日各國積極發展出「關鍵性礦產」戰略資源儲備,無論是稀土、鋰、鈷、鎳、銅或鋁土等,都進一步激發「資源民族主義」抬頭與全球產業勢力版圖重新布局。而美國「關稅政策」也牽動全球「礦產資源供應鏈」重組與「地緣政治」上的潛移默化。
今日金屬礦產資源逐漸成為多國的地緣政治籌碼,就如同「稀土」牽涉到許多高科技國防工業,中國大陸掌握全球六十%以上的「稀土」礦產資源;印尼則以限制「鎳礦」出口,要求外資在印尼設冶煉廠,以提升國家稅收收益與百姓就業率,加拿大與澳洲逐漸成為鎳礦供應新來源。
歐、美、日各國也積極發展出「關鍵性礦產」戰略資源儲備,無論是稀土、鋰、鈷、鎳、銅或鋁土等,不僅牽涉到國際貿易與地緣政治衝突,也進一步激發「資源民族主義」抬頭與全球產業勢力版圖重新布局,許多開發中國家,開始進行礦權重新談判,甚至於更高比例的規畫在地投資加工與稅收利潤增加,金屬礦產供應量,因此出現許多供不應求的不確定性,今日誰能掌握這些關鍵性資源穩定性,誰就能在國際綠能與科技產業競賽中,站穩全球領先地位。
美國關稅政策對於金屬礦產資源的影響
美國「關稅政策」牽動全球「礦產資源供應鏈」重組與「地緣政治」上的潛移默化。尤其在中美科技貿易競爭下,特定礦產的關稅或出口限制,如「稀土」、「鋰」、「鈷」等關鍵性資源管制,對於消費市場都造成一個無法評估的影響程度。
無論美國與加拿大、澳洲簽署《資源合作協議》,或者《降低通膨法案IRA》等,規定只有來自美國本土或與美簽有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其所提供的金屬礦產,才能獲得電動車補貼等獎勵措施。藉以扶植本土產業與盟國礦產開挖或煉製,促使全球礦產資源供應鏈逐漸轉變。面對這種政策導向,各國科技單位與汽車產業,紛紛調整其採購策略,進而拉高對非中國大陸的礦產供應來源需求,導致全球資源環境出現新格局。
然而,這類相關政策也出現副作用,不僅推高原材料成本、也造成各國間的資源供應爭奪激烈化。然而,美國的關稅與補貼政策,反而促使更多國家加強對於本國的礦產出口控制,全球金屬資源供應鏈,也因此加速進入一個碎裂分裂與激烈競爭的局面。
近期,美國總統川普宣布鋼鐵和鋁五十%驚人關稅,將可能反向衝擊大宗商品價格,無論啤酒到罐裝豆類、水果與蕃茄醬等消費性民生用品,甚至於汽車、洗衣機與電冰箱等家電商品,都將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衝擊影響。這些食品雜貨與民生用品市場價格,將屬於進口關稅連鎖反應的一部分,金屬在包裝中無處不在。如今各方業界示警,「高關稅政策」不僅加劇美國與盟友間的緊張關係,也提升各行各業經營成本,更無助於美國製造業的長期復甦。
關稅將帶動民生物價上漲
川普擔任美國總統前曾表示,不斷上漲的雜貨商品價格,是今日選民再一次給他機會進入白宮的原因,因此將美國食品價格調降,這是對於所有選民的承諾。但是川普重返白宮後,卻又堅稱關稅上調的目的,是要「進一步保護美國製造業」,因此有其必要性。然而從超市中不斷上漲的商品價格,可觀察到有多少產品受到關稅影響,這些不斷上漲的雜貨價格,與總統川普當初對於選民的承諾相違背。
罐頭製造商協會主席羅伯特‧巴德韋(Robert Budway)表示:「鋼鐵關稅提升一倍,勢必增加雜貨店罐頭食品成本。」Budway更進一步說明:「近年來,美國錫軋機鋼罐的產能已急劇減少,目前多數商家皆依賴低廉的進口材料,然而當這些進口鋼品價格上漲,所有成本勢必落在數百萬美國人家庭生活中。」
川普表示鋼鐵和鋁的進口關稅加倍至五十%於六月中生效,從事於湯罐頭的金寶公司(The Campbell Co.)表示:「我們的罐頭湯是數百萬美國人餐桌上主食,雖然努力降低關稅影響,但因此被迫提高市場售價,感到很無奈。」從事於Reddi-Whip罐裝到Pam等烹飪噴霧劑的康尼格拉品牌(ConAgra Brands)也同樣表態,鋼鐵和鋁關稅提升,將產生負面影響,市場售價也因此被迫提高。
經濟學家亦提出警告,「鋼鋁關稅」對於各種商品,產生無法預估的溢出效應。如同商店建造,甚至卡車運輸成本增加等,都會影響到營運成本,如此一來,大宗產品價格,將一觸即發難以收拾。ConAgra首席財務官David Marberger,在高盛全球會議表示:「進口關稅調漲,對於生活影響太大,因為根本就無法從美國獲得所有需求材料與生活必需品,當地根本就沒有單位生產製造。」消費者未來只會看到不斷升高的進口關稅,也將帶來生活成本的上漲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