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振麟
隨著人類社會文明邁向低碳永續發產進程中,金屬鋁本身具有「耐腐蝕」、「輕量」與「高導電」等物性,在現代綠能科技產業中,扮演極為關鍵角色。鋁的密度與熔點低易於成型,因此有助於輕量化產品製造,尤其是鋁本身的抗腐蝕性強,可於物件表面形成一層自然氧化薄膜,防止氧化,因此適用於航太產業、太陽能框、電纜線、散熱器與電池外殼等,使得「金屬鋁」成為科技產品與綠能設備中的理想選擇。
金屬鋁在科技上的應用廣泛
在電子與半導體科技上,金屬鋁因為本身擁有堅固的散熱特性,因此廣泛應用在智慧型手機與筆記電腦上。另一方面,「金屬鋁」本身的良好電阻特性,也常應用於電容器或晶片導線上。在航太科技與電動車產業中,鋁合金的輕量特質可以減輕整體物件重量,進而減少碳排量與能源消耗並提升續航里程。鋁本身的優異「導熱性」也適用於伺服器,以及散熱所需要的金屬鰭片與外殼,在儲能技術上,金屬鋁的「高能量密度」,未來也有機會取代鋰電池儲能設備。
在綠能產業發展有目共睹
金屬鋁的特質,在綠能產業發展上的成果有目共睹,「風力發電」項目中,由於潮濕的風場環境,無論階梯平台、發電機與變壓器外殼,長年位於溼氣重、鹽分含量高的環境中,因此鋁的「耐腐蝕」特性,就顯得極為重要,才能有效延長設備的壽命時間。另一方面,金屬鋁也被大量運用在「太陽能電池模組」的框架與支架上,取決於鋁的輕量與耐候特性,更有利於其施工作業與材料運輸便捷。
金屬鋁也適用於大型能源儲存系統(ESS)的電池外殼或電纜線中,因為鋁電纜的成本較低廉,重量也較輕,目前逐漸取代銅成為長途高壓電纜線選項之一,在「儲能設備」與「配電系統」項目中,金屬鋁佔有的比重持續增加。
金屬鋁的「循環性」與「可回收性」價值,也為人所稱道,再生鋁的製造耗能僅為原材料的五%,而且回收廢棄車輛與工業建材中的鋁材資源,可減少對於原礦產資源的再行開挖,因此回收鋁逐漸成為一種新興資源供應產業。目前全球許多國家已將這些「可回收性鋁料」,歸納為綠色工業戰略目標之一,進而實現環境保護與資源永續發展可行性。
鉛─在綠能與科技上的應用
鉛(Pb)是一種歷史悠久的重金屬元素,隨著科技進步以及材料演變,「鉛」的技術應用早已超越傳統用途。即使在環保意識當道下,鉛本身的毒性也受到各界關注與限制,但是在某些綠能技術與電子產品中,鉛還是能展現獨特的經濟戰略價值。
無論是能源儲備、電動車、輻射防護等項目,「鉛」都能展現出在能源轉型,以及科技發展上的重要潛能,更是新一代「太陽能」與「電子科技」產業中,不可或缺的金屬元素之一。目前最為人所關注的就是「鉛酸電池」的儲能技術應用,其廣泛使用在「太陽能」或「電動機車」等設施上,尤其是在低溫環境與高放電率下的表現最為穩定,特別適用於大型「儲能設備」的援助系統。
「金屬鉛」本身就具有良好的輻射遮蔽功能,因此被多數使用在醫學上的「γ射線」與「X光防護」材料,甚至於核電廠的輻射防護設施。另一方面,「鉛」與「鉛合金」,近年來也被運用在實驗室「熔融冷卻劑」,以改善核能發電的安全效率。在電子領域中,金屬鉛長期運用在電路板與元件封裝焊接,但受到電子產業走向「無鉛焊接」的無毒環境,鉛在電子科技業中的角色逐漸改變,然而鉛的「穩定機械性能」與「熱循環效能」,仍是某些軍工品主要關鍵材料。
雖然鉛的毒性有所限制,但經由「封裝」與「回收」技術,可以在環保與效能間取得一定平衡。全球有八十五%以上鉛來源是使用「回收料」,特別是從「廢鉛酸電池」中再提煉利用,更可減輕對於周遭環境的污染衝擊,在友善環境思維裡成為推動永續發展的金屬能源之一。
鋅─建構低碳能源產業潛力
鋅(Zinc)是一種灰白色金屬元素,擁有良好「抗腐蝕」與「合金」特性,「金屬鋅」主要應用在「鍍鋅鋼鐵」以防止物件受潮腐蝕。隨著可再生能源技術以及電池儲能系統進展,在科技與綠色能源的發展過程中,金屬鋅逐漸扮演著重要角色,不再侷限於「防鏽塗層」與「金屬材料加工」,而逐漸邁向高科技以及綠能材料生活圈。今日「儲能系統」在再生能源發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以「金屬鋅」為主要的電池應用,也有了安全性及資源回收可得性,越來越得到市場消費者青睬,建構起低碳能源產業的未來潛力。
「金屬鋅」另一項主要應用,就是對於「再生能源設施」保護。無論是離岸風電、太陽能等主要支架長期曝露在惡劣環境中,就易受到潮濕腐蝕侵害,金屬鋅本身具備有「防腐蝕」效應,更有效保護其主支架鋼鐵結構的功能,並延長設備壽命。
同時,金屬鋅在科技上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如太陽能「光電技術」,「鋅氧化物ZnO」更是一種優質半導體材料,因為擁有優異的透明性以及導電性,因此被廣泛使用於太陽能電池的「導電薄膜層」。此外在「LED發光材料」、「觸控螢幕」以及「感測器」等科技產品領域上,金屬鋅擁有價格低廉以及高性能等特點,逐漸具備電子產業的永續發展價值。
另一方面,金屬鋅也擁有高效率的冶煉與再提煉技術,以確保鋅資源的可持續性發展。在綠能與科技產業發展中,鋅的戰略地位日益明顯,不僅是傳統產業的根本基石,在高科技上,更是支撐「電池」、「太陽能」、「電子元件」的關鍵材料。在全球邁向低碳、智慧化以及高效能轉型過程中,「金屬鋅」將成為推動綠色科技產業,不可缺少的重要金屬礦產資源。

鎳─在電動車的應用需求增長
鎳(Nickel)近年來受到電動車消費需求增長,高能量密度電池持續增加,最主要原因是「金屬鎳」成為電動車電池、渦輪引擎的主要原料之一,消費需求結構也出現變化。高質鎳成為製造「三元鋰電池NMC/NCA」主要的材料資源,如向來追求續航力的電動車特斯拉,藉由「金屬鎳」在高鎳電池中應用,提升續航力與穩定性,然而金屬鎳主要產源在「印尼」,資源礦產問題深受各界關注。
鋰、鈷及稀土的影響與發展
鋰(Lithium)近幾年來在電動車發展迅速,推動對鋰電池的高度需求變化,「鋰」成為鋰離子電池的核心材料,更是電動車與大型儲能設備的主要資源應用,「金屬鋰」幾乎主導電動車與儲能市場發展,可視為電池產業的主要心臟。近年來鋰價格波動劇烈,也同樣暴露出市場對供需失衡的高度敏感。「金屬鋰」除了應用在鋰離子電池外,也運用在「玻璃」、「陶瓷」和「製藥」等商品,因為需求高度成長,價格波動劇烈,也顯示出市場上的供需失衡情況嚴重。
鈷(Cobalt)在高性能電池中占有重要地位,「金屬鈷」能提升電池壽命與穩定性,近年來多數運用在「航太合金」、「軍用電子」等方面,然而鈷面對高度的「人權爭議」與「供應鏈」問題,目前全球約七十%鈷礦來自於剛果,成為各國兵家必爭之地。
稀土(rare-earth)資源是高科技以及國防產業的關鍵性材料,廣泛應用於「電動車馬達」、「風力發電」、「半導體」、「雷達」與「導彈系統」等工業中。若缺乏稀土,將會嚴重影響到先進科技製造以及國防工業的發展規劃,甚至於削弱國家競爭力以及安全戰略布局,因此逐漸成為各國爭奪的重要資源。若對於「稀土」的開採提煉以及回收管理不當,將可能造成生活環境中的水資污染後果,近期在英國倫敦所召開的經貿會議,稍後中方也對幾家美國汽車製造業,釋放出提供稀土資源的善意訊息。
「非鐵金屬」是走向現代化文明最重要的資源,也是科技發展的根本基礎。有了「金屬銅」與「金屬鋁」散熱功能,電腦伺服器與通訊傳達才能更確實有效;有了關鍵性金屬礦產資源,「鋰」、「鎳」、「鈷」才能擁有高性能電池設備,電動車與儲能設施才能更完善;有了這些礦產資源搭配,工業自動化時代才能生活化實現。再生能源領域,無論是從太陽能的鋁框架到風機中的稀有金屬磁鐵,全都需要一個穩定有力的礦產資源供應,「非鐵金屬」將不再只是工業材料,更是現代化的國家的安全保障以及產業發展的重要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