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碼頭缺工塞港問題嚴重/The Guardian

疫情崛起、大老闆們心中的塞港夢魘再燃燒?!

全國話題 國際視野
字體大小-+=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

4.4
(7)

文:李振麟

近日中國大陸受到新冠變種病毒 Omicron 崛起,導致疫情迅速升溫,繼香港封城重創當地民生後,廣東深圳地區也宣佈「封城」,再擴散至吉林、山東、廣東、陝西、上海、天津和江蘇等各大城市,甚至於出現城中村、工廠等多個局部小規模群聚性傳染以及社區擴散風險,不排除未來病例數持續增加,成為兩年前武漢疫情爆發以來的最大防疫考驗。

面臨嚴峻疫情,又啟動了「封城」措施、公交車與地鐵停運、居家辦公以及全市範圍內開展三輪全員核酸檢測,不僅影響正常生活起居,也造成工商業營運衝擊,尤其是港口壅塞與供應鏈瓶頸的問題至今仍未改善。

歐洲至亞洲區的國際航線,受到貨櫃吞吐量影響已經改變

全球貨物量在廠家採取備庫存的思維暴增下,航運供應鏈陷入緊繃,近兩年來歐洲至亞洲區的國際航運路線,受到貨櫃吞吐量影響已經改變,以北台灣主要的航運大港基隆港為例,多數來自於歐洲的大型遠洋貨輪,在新航運線的規劃下,是改採由新加坡至高雄港,再北上上海港或中國大陸其它港口卸貨後,再轉至台北港,最後抵達基隆港卸貨完成。

2021年疫情衝擊下,造成航運貨輪受到碼頭工人停工影響,吊櫃與拖櫃延滯,報關問題重重,交貨期難以掌握又無法準時,衝擊生產線運作,出現有訂單卻沒有原料生產的窘境,成為許多企業大老闆心中最痛的回憶。

新變種病毒衝擊下、不僅經濟受到衝擊也阻礙交通運輸,以近期為例,來自於俄羅斯、伊朗以及委內瑞拉的多艘油輪,載運近2,200萬桶原油,因為日漸惡化的疫情,使得正常運輸受阻,全部積壓在中國沿海,港邊卸貨時間拉長,可以預知疫情流行也衝擊到民生運輸問題。

同時,疫情升溫市場劇烈震盪,封閉防堵式的政策,減少交通工具使用,汽車與飛機燃料消耗下滑,進而拖累石油需求,以中國官方進口紀錄顯示,4月份每日的石油需求量至少減少45萬桶,1月與2月份時,每日平均原油需求為1,370萬桶,煉油利潤縮水,迫使大砍開工率,甚至把已買入的原油再往外賣出,碼頭工人缺工以及貨品報關積壓下,塞港問題隨之再起。

遠洋航線改變,中途站的增加,航程中非預期性延滯難測

貨櫃塞港不僅是拖延了交貨時間,也影響到貿易競爭力,這是所有企業最不希望看到的,歐洲至亞洲的遠洋航線改變,以及中途站的增加,都有機會在航程中遭遇到非預期性延滯。

高雄港三個碼頭,出現貨櫃拖車頭量不符出的難題

目前在台灣,除了港口壅塞問題,高雄港的貨櫃排隊北拖運送問題也是急待解決,大批的貨櫃堆積在高雄港三個碼頭,卻出現了貨櫃拖車頭量不符出的難題,造成貨品即使到了港口也無法交貨的奇景,相對航運瓶頸也促成貨運成本居高不下,深深困擾著企業營運,也進一步助長了市場通膨,以及原本穩定的供應鏈劇變,衝擊國家經濟發展,記取2021年疫情衝擊下所帶來的海陸運輸延滯與塞港經驗,唯有期待政府部門出面有效解決,才能再造更美好的台灣工商業環境。

<sup>專欄作家</sup> <strong>李振麟</strong>
專欄作家 李振麟

學歷:美國德州 Dallas Baptist University 財務金融碩士、國際貿易碩士
經歷:合順永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德國KME台灣代表、中華亞太關懷交流協會理事長、新北市外勤記者協會顧問

您喜歡這個觀點嗎?

請給新評分哦!

網友平均滿意度 4.4 / 5. 評分人數 7

目前還沒有人評分哦!快成為第一個吧!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很棒

歡迎追蹤閱政治!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