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40菁英獎》專題報導【國際藝術交流貢獻菁英獎|曾英棟 藝術家】

全國話題 熱門話題 獨家
字體大小-+=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

0
(0)

讓世界看見台灣的藝術能量 曾英棟以行動實踐國際交流

藝術外交與跨界創新的的文化行動者

文 / 劉正廷 圖 / 曾英棟提供

他是一位藝術家,卻不只活在畫布與雕塑之中;他更是一位文化外交實踐者,將創作轉化為跨越語言與信仰的橋梁。從捷運站的公共藝術、國際展場的藝術裝置,到梵蒂岡的宗教展覽與金光閃耀的獎座設計,曾英棟以獨特視角與深厚修養,讓藝術在不同語境中持續發聲。這一次,他不只是榮獲肯定,更以一座親手打造的銅雕作品,為所有得主與這個時代,鑄造出屬於精神與文化的「能量之神」。

曾英棟_金山銀山之玉山_92cmx184cmx4_複合媒材_2019。

在藝術與世界對話的長路上,曾英棟無疑是一位舉起火炬、指引方向的領航者。從紐約學成歸國以來,他三十年如一日,投身公共藝術與國際展覽現場,創作足跡遍及台北捷運站體、國際展館與教廷大使館。他的作品跨越媒材與國界,深植土地與信仰,更點燃人們對藝術與和平的無限想像。此次榮獲《卓越40菁英獎》「國際藝術交流貢獻獎」,正是對其不懈耕耘與藝術外交能量的最高致敬。

公共藝術的先鋒 讓城市說話

一九九六年,曾英棟以《藝海人生》獲得文建會公共藝術競圖首獎,正式揭開他在公共空間藝術領域的傳奇篇章。此後,他的作品遍布於台北捷運古亭站、農委會、軍區營區與各大學術機構,不僅點亮建築,也為城市注入人文氣息。他相信:「藝術不該高高在上,而要深入民間,讓城市說話,讓空間發聲。」

這樣的理念,也貫穿於他日後的作品,包括2011年在中國瀋陽完成的《和平火炬》—一座高達25公尺的大型公共藝術雕塑,代表台灣藝術家在國際舞台上的高度與深度。其作品形式既強烈又溫柔,總在剛硬的建築結構中釋放人性的光芒。

曾英棟藝術大師。

從台灣走向世界 藝術是文化外交的語言

曾英棟的藝術足跡橫跨美、日、德、澳、義等國,他的展覽不僅是一場視覺饗宴,更是一場無聲卻深刻的文化交流。他不以語言作武器,而以筆觸與構圖為橋梁,連結東方智慧與西方信仰。

2023年,他受邀於中華民國駐教廷大使館舉辦《五餅二魚》特展,展出27件以愛與分享為核心精神的作品。這批作品不僅象徵信仰的傳承,更巧妙融合東方哲學與聖經故事,為紀念教宗方濟各就職十週年留下深刻記憶。曾英棟表示:「五餅二魚不只是宗教符號,更是一種精神能量的傳遞。藝術讓我們記住愛,也學會如何分享。」

駐教廷大使李世明也曾公開讚譽:「曾英棟用畫筆為台灣發聲,讓世界看見我們所堅持的價值與文化溫度。」他的展覽被視為台灣文化外交的重要里程碑,將藝術轉化為國際對話的有效語言。

他受邀於中華民國駐教廷大使館舉辦《五魚二餅》特展。

跨界創新 當石材成為藝術

在藝術與產業之間,曾英棟同樣展現驚人的整合力。他與台灣奢石領導品牌「高得石材」合作,將自然石材轉化為複合媒材創作的一部分,不僅顛覆傳統觀感,更讓藝術作品具備永恆與重量的質感。

他的《生命之樹》油畫獲得南港漢來大飯店收藏,作品中自由奔放的筆觸與石材裝潢相得益彰。這項合作亦讓「生活美學化、藝術空間化」成為一種實踐,而非口號。他說:「石材來自大地,藝術來自靈魂,兩者結合,讓創作更接近宇宙的本源。」

能量之神 將獎座轉化為哲學載體

本次《卓越40菁英獎》的專屬獎座「能量之神」,正是由曾英棟親自設計與鑄造。他以青銅與金箔交織出「愛中有錢、錢中有愛」的精神圖像:獎座正面為太陽放射十二道愛心光芒,象徵精神能量的無限延展;背面則鑄有五枚銅錢與貝殼錢眼,寓意物質能量的流轉與積累。

這不僅是一件藝術品,更是一座富含哲學的能量圖騰,象徵得獎者兼具遠見與實踐、精神與物質的完美平衡。正如他所言:「藝術是人類能量最好的轉化器,而這座獎座,就是一種能量的凝結與祝福。」

當獲獎者們親手捧起這座沉穩而閃耀的「能量之神」,無不驚艷於它的重量與細節所蘊藏的象徵意涵。有人當場讚嘆:「這不只是獎座,根本是一件博物館等級的藝術作品!」也有得主紅著眼眶說:「這份榮耀,被這麼有溫度與哲思的藝術品承載著,讓人更不敢辜負這份期待。」

這座獎座,讓榮耀不僅止於掌聲與禮讚,更成為得獎者與社會之間深層對話的開端。

美術館經營者 從藝術家走向行動者

他於2015年創辦「甘樂阿舍美術館」,作為藝術推廣、國際交流與人才培育的平台。他積極舉辦講座、策展與國際交流活動,讓藝術不只在畫廊發聲,更走進生活與教育現場。

在這座美術館中,他展現的不僅是創作者的靈魂,也是一位藝術行動者的責任與溫度。他說:「藝術教育是文化延續的根,沒有接棒的人,再好的藝術都會凋零。」這份對未來的承諾,也正是他持續耕耘的原動力。

甘樂阿舍美術館。

以藝術行走世界,為台灣發聲

從公共空間的雕塑,到跨國的文化展演,曾英棟始終堅持:「藝術不是自我的炫技,而是對社會的回應與關懷。」他的畫布上,有信仰與哲思,有土地與人文,也有來自台灣的深層脈動。

他用畫筆打造橋樑,也用雙手鍛造榮耀。榮獲「國際藝術交流貢獻獎」,是肯定,更是鼓舞。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將繼續以藝術為舟,行走於世界之間,為台灣,也為這個時代,留下一道道永恆的光。

劉正廷

專欄作家 劉正廷

學歷:淡江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取得紐約理工學院傳播藝術碩士學位。
經歷:現任卓越媒體集團教育網總編輯。旅居美國逾二十年,曾任《世華媒體集團》美國分社《紐約明報》執行長兼總編輯;返台後,專事台灣偏鄉學童英語教育服務,並擔任紐約「世台聯合基金會」–亞太中心的教育類公益服務召集人,致力於運用媒體力量弘揚「社會善」之理念。

您喜歡這個觀點嗎?

請給新評分哦!

網友平均滿意度 0 / 5. 評分人數 0

目前還沒有人評分哦!快成為第一個吧!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很棒

歡迎追蹤閱政治!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