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轉骨關鍵年 企業準備好了?

全國話題 熱門票選 熱門話題
字體大小-+=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

3
(1)

一場制度驅動的永續風暴 全台上市櫃企業報告大限將至

二○二五年是台灣企業永續轉型的分水嶺,根據金管會規定,所有上市櫃公司皆需於二○二年起全面編製並揭露永續報告書。這場前所未見的「永續揭露大遷徙」,正全面推動台灣資本市場進入新的透明與責任時代。

文/黃采彤

自二○二四年起,台灣永續揭露規範正式進入加速擴張期,其中,二○二三年揭露義務並非新制,而是延續自二○一四年起針對特定高風險產業與大型企業的既有規定;真正「擴大適用」的轉折點,是二○二三年納入中型企業、二○二五年全面涵蓋所有上市櫃公司的全面上路。這場看似法規驅動的變革,實則是一場企業經營視角與商業模式的深層改寫—從利潤優先,轉向永續價值與風險韌性的全面對話。
以GRI準則為主軸、融合TCFD、SASB與SDGs精神的報告架構,不再只是行禮如儀的企業社會責任書寫,而是攸關企業價值、風險治理、供應鏈穩健度、甚至國際市場准入的核心工具。

永續不只是道德 更是競爭力

隨著歐盟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IFRS S1/S2國際永續準則的推進,以及供應鏈永續評鑑如CDP、EcoVadis壓力日增,永續報告書已成為企業邁向氣候治理、資本市場信任與產業鏈整合的「共通語言」。
特別是出口導向型企業,若無明確揭露碳排放、氣候風險與社會影響等指標,將無法通過國際買主的永續審核,錯失高價值訂單與長期合作機會。

永續報告書不只是揭露,其背後是一場內控、治理、文化的升級。企業在準備永續報告書的過程中,面臨的不只是資料彙整與格式轉換,更是一次對自身ESG實力的全面盤點:

一、 是否已有永續治理架構與明確權責劃分?
二、 風險與機會是否有量化目標與追蹤機制?
三、 供應鏈是否納入永續採購政策與評鑑制度?
四、 是否具備碳盤查、減量策略與再生能源規劃?
五、對員工、社會是否建立長期人才與共融關係?
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卻都有市場檢驗。

誰將在這場永續賽局中脫穎而出?

真正領先的企業,將不再只是「寫出一本報告」,而是透過報告建立企業內部對永續的認知共識、整合管理系統、驅動跨部門協作與創新。而未準備好的企業,則可能暴露在「形式合規、內容空洞」的風險中,不僅無法通過外部查證,還可能引發漂綠疑慮、信任危機,甚至面臨投資機構與利害關係人撤資的壓力。

二○二五年後的永續報告書將呈現三大趨勢:

一、氣候揭露更細緻化:企業將從TCFD四大架構(治理、策略、風險管理、指標與目標)出發,邁向IFRS S2接軌,不再僅揭露碳排放數據,而需說明氣候風險對營運與財務的影響,並提出具體目標與追蹤方式。永續揭露正全面走入資本市場語言,碳熱點管理已成為企業競爭新門檻。
二、供應鏈永續壓力上升:報告書將涵蓋供應商的碳排、環境政策與人權責任,企業須建立供應鏈永續治理機制,否則將面臨品牌與市場信任風險。
三、數據化揭露成主流:金管會推動XBRL格式與ESG資訊揭露平台,資料將更即時、可比較、可串接。企業應導入顧問協助建立揭露邏輯與資料系統,同時培養內部綠色人才,以因應永續報告的數位化與國際接軌挑戰,真正落實報告即管理。

黃采彤 Melody
璞益永續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

您喜歡這個觀點嗎?

請給新評分哦!

網友平均滿意度 3 / 5. 評分人數 1

目前還沒有人評分哦!快成為第一個吧!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很棒

歡迎追蹤閱政治!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