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藝智
人工智慧(AI)正引領產業創新,然而其在運算速度與能源效率等方面的結構性瓶頸依然存在。為此,韓國政府將量子技術視為彌補此類不足的下一代技術,並預計於今年年底前公布一份長達十年的國家戰略藍圖——「量子綜合計畫」。
此計畫是繼去年韓國《量子科學技術及量子產業發展法》頒布後,所制定的首份長期路線圖。該計畫明確將量子運算、量子通訊、精密感測器等核心領域與AI的融合設為國家戰略課題,並將重點投資於超導基態量子電腦、量子金鑰分發(QKD)通訊及精密測量感測器。此一藍圖不僅限於研究支援,更涵蓋了強化安全、應對供應鏈、人才培養及國際合作等面向。
韓國科學技術情報通訊部長官裴慶勳於21日在大田韓國標準科學研究院舉行的「量子尖端戰略對話」中表示:「欲克服AI的瓶頸,量子技術是不可或缺的。我們將從國家層面建立體系,以應對安全威脅並引領未來產業。」
專家:AI瓶頸待解 需超前部署結合量子技術
此次戰略對話匯集了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延世大學、梨花女子大學、韓國電子通訊研究院(ETRI)、韓國網路振興院(KISA)等主要研究機構,以及包括三星SDS、GQT Korea、QsimPlus在內的多家企業。與會專家們一致強調,隨著量子電腦的商用化,現有的加密體系將可能失效,因此迫切需要加速驗證與落實基於量子金鑰分發(QKD)的安全技術。
除了以上要點,也有專家指出,韓國應比照半導體產業模式,提前布局並準備因應材料、零組件及設備的競爭。此外,確保穩定的專業人才供應以及韓國政府對實證項目的支持,也被視為本次會議中的核心任務。
在活動開始前,裴長官親自參觀了韓國標準科學研究院的研究設施。該研究院去年已成功展示了一台 20個量子位元(Qubit) 的量子電腦,目前正以開發 50個量子位元 的量子電腦為目標,持續進行研究。
在與ETRI共同運營的量子通訊測試平台, 公開展示了多項研究設備,包括小型的量子金鑰分發(QKD)模組等。韓國政府計畫以此類成果為基礎,擴大國家級的實證項目,並將其與產業應用緊密結合。
藉國際合作縮小技術差距
量子技術是一項單靠單一國家難以取得顯著成就的領域。在同一天於浦項工科大學舉辦的「量子技術的現在與未來」論壇上,來自韓國、新加坡、日本等亞太地區的專家們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並共同討論了合作研究的方案。
本次活動的舉辦,正值2025年韓國慶州即將舉行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領袖峰會,以及聯合國宣布的「世界量子科學技術年(IYQ)」來臨之際。這不僅凸顯了韓國在量子領域的積極作為,也顯示出國際社會對此先進技術的共同關注與合作意願。
韓國政府的「量子綜合計畫」不僅旨在支援技術開發,更是一項全面性的戰略,涵蓋了安全典範的轉變、打入全球供應鏈,以及擴大國際合作研究等多個面向。在韓國將人工智慧(AI)與量子技術定位為未來成長雙引擎的過程中,這份路線圖將能帶來何種成果,備受外界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