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美國源源不絕吐鈔的提款機

政治專欄
字體大小-+=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

0
(0)

文:何溢誠

國防建軍備戰一直有著行之有年的作業模式,依「打、裝、編、訓」理念來貫徹打什麼仗,就買什麼樣的裝備,組織配合編成適切的部隊,並透過訓練來達到擔負戰備的能力。民進黨二次執政6年多以來,傾注大筆預算於軍售項目採購,2017年國防預算共計3192億,往後幾年更是直線上升,立法院刻正審議的2023年預算編列,已飆到4151億,如此龐大的增幅,國防安全研究院仍然呼應民進黨政府大喊:「尚有增加空間,應比照南韓(佔比GDP2.8%)或是新加坡(3.2%),邁向GDP3%(4800億以上)」。

恐慌式的言論,加碼軍備競賽,迎來的只是以美國為首軍火商覬覦;是否真符合作戰實需?根本無從考證,國防部隸屬行政院,而立法院又是民進黨一黨獨大的現狀下,如何監督?在野黨立委諸公們傾盡全力戍守預算大餅,期盼國人的血汗納稅歲錢分毫花在刀口上,針對有疑慮而提出的刪減或凍結案,結局都是逕付表決,也毫無疑問的遭民進黨團以人數優勢,完全輾壓照列通過,舉國上下根本無可奈何。

既然預算編列木已成舟,只能按照既定規劃來陸續購買武器,囊括F-16V、M1A2T戰車、愛國者飛彈、海馬斯多管火箭等,來源清一色均為美系裝備,而在俄烏戰爭尚未停歇,看似持久綿延之際,美國大舉援助烏克蘭軍火,恐直接影響國際訂單的交貨進度,《華爾街日報》更報導將會耽擱對台軍售項目,對此美國國務院雖然不表示意見,但國會內設置的美中經濟安全檢討委員會(USCC)已提出警示,包含帕拉丁自走砲、刺針飛彈在內的多項武器延遲交付的情形持續惡化,嚴重影響了台灣備戰的裕度。

是故,日前美台商會會長韓儒伯透露,美國正在研究與台灣聯合生產武器,並且預計將會在2024年正式落實具體計畫,初始階段美台聯合生產武器計畫,能夠在台灣落地的有包括導彈在內的彈藥,也就是符合「輕、薄、小」特徵的MK-48魚雷、高機動火箭炮、刺針導彈防空系統等,可能再加個反艦導彈,美國來不及交貨的就讓台灣自己生產,台灣也非得買單美國提供的那65億美元融資貸款,還可以縮短戰時軍火彈藥補給線,可謂一舉三得。   

然而,現實總是殘酷,台灣人民的死活好像只能取決在美國的舉手投足,似乎只能坐以待斃、任人宰割,美國在乎的只是如何掏空台灣,並利用兩岸矛盾關係來達到其坐收漁翁之利的目的,日前參議院審查了2023年「國防授權法案」(NDAA),內容仍不離高昂的軍售案,總金額將近100億美元,而在這些項目尚未定案前,已有像是F-16亞洲維修中心的國內外合作廠商注入台灣的國防產業鏈,美其名是要緩解軍需裝備籌補不及窘境,卻可能導致固有常態計畫性修護整補系統的相關部門因此失去功能,花了大把銀子,又訓練不了自己的孩子,如此賠了夫人又折兵的買賣,沒有效益不說,還衍生往後國防建軍危機。

<sup>專欄作家</sup> <strong>何溢誠</strong>
專欄作家 何溢誠

學歷:波士頓大學商學院博士後研究、復旦大學新聞學 博士、台灣大學法學 碩士
經歷:太平洋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院長、財團法人中國經濟企業研究所 副所長、《旺報》特約記者、《中國時報》特約主筆

※以上言論不代表閱傳媒立場※

您喜歡這個觀點嗎?

請給新評分哦!

網友平均滿意度 0 / 5. 評分人數 0

目前還沒有人評分哦!快成為第一個吧!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很棒

歡迎追蹤閱政治!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