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政院主計長:人才流失是台灣致命傷

國際視野
字體大小-+=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

4.7
(3)
字體大小-+=

文:韋伯韜

隨著台灣經濟下滑,整體前景不佳,人才看不到未來,於是用腳投票,加速外流,這又進一步斲喪經濟,惡性循環不已,是台灣未來發展的致命傷。

牛津經濟研究報告:台灣是全球人才短缺最嚴重的國

牛津經濟研究院全球人才報告《Global Talent 2021》的關鍵發現,指出台灣是全球人才短缺最嚴重的國家,而人口老化與少子化、相關預算不足、人才培育方向與未來市場需求不相符,是台灣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公布《2020年IMD世界人才報告 》顯示,台灣在評比的63國家或地區中排行第20名,亞洲地區排名第3,次於新加坡(第9名)與香港(第14名),偏低的指標中,人才外流指標為第48名,生活成本第48名,攬才與留才在企業的優先順位第47名,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第45名,空氣汙染第43名,婦女勞動參與率第40名,勞動力成長率第37名,吸引外籍人才第34名,經理人國際經驗第34名,公共教育支出占每名學生第33名,這些偏低指標在接受評比的63個國家地區中,落入後段班。

這兩個不同的知名國際機構評比,結論與診斷居然不約而同,表示這些人才短版,確實充分反映了台灣人才的問題,這樣水準的人才環境,當然造就不了像樣的經濟成長。不看這些國際評比,我們可能還陶醉在經濟奇蹟的光環之中,過往我們以一流的教育體制,教出世界一流的人才,作為台灣經濟發展的最重要根基,這個榮景已經一去不復返。

人口老化與少子化係因經濟與社會文化的多重壓迫,相關預算不足係因財政困窘,人才培育方向與未來市場需求不相符,係因大學(尤其是國立的)體制缺乏競爭長期「停格」,以及課綱教材的限縮,未能適時培養出當前市場需要的、具備足夠且跟得上時代需求的專業能力如數位能力、思考敏捷度、人際溝通能力以及全球經營能力的人才。

這些問題不解決,人才是留不住的。2005年國人赴海外工作人數34萬人,2018年遽增至74萬,以倍數成長,該年赴海外工作者,75%為大專以上學歷,69%小於49歲,乃是最優秀的青壯菁英,也是主力消費力族群,他們的出走,不僅帶走了知識與技術的生產力,也帶走了國民所得的消費力,無怪乎前三年平均民間消費僅成長2.3%,今年更是負成長,-2.5%。至於人力進口,2018年底在台工作外籍專業人才只有3萬人,而低階的產業及社福外勞人數達71萬。易言之,台灣大量專業人才出走,引進的卻多是藍領低階外勞,形成嚴重人才流動逆差問題。這些外勞賺得的薪資大都匯回母國,對促進內需消費難有貢獻 。

龐大的低階產業外勞人口,是經濟轉型升級的極大阻力。用在工廠,則機器人、自動化、無人化即乏人問津;用於開車,則自動駕駛發展不起來;而高薪職位,正是要伴隨產業升級而來的。新加坡就是因為政府大力抑制低薪外勞,才能一直維持產業升級,維持經濟成長,今年人均GDP 58,484美元,全球第六名,是台灣28,180美元的兩倍多,足以做為借鏡,不經歷這些升級磨練與陣痛,不會有成長的果實。

我們慣於責怪國外尤其是大陸高薪搶人,說是紅色供應鏈挖角,說是統戰,說是台灣企業高管叛逃,說是半導體產業鏈拱手讓人。殊不知自由擇業是最核心的自由,誰有留人的環境,誰就能在市場中搶得到人,何況是5~10倍的薪酬? 牛津經濟研究院的研究發現,就全球而言,跨國工作已是趨勢,五分之一的人有海外工作經驗,63.8%的人有意願出國工作,年輕工作者為了尋求更好的機會而出國工作的意願非常高,台灣的比率更高達88%,遠超過全球平均值63.8%,足見台灣年輕人對於探索外面世界的態度非常開放。

目前台灣高階主管薪酬在亞太13國中倒數第4,落後於中國、香港、印尼、馬來西亞、泰國,整體調薪率倒數第3,台灣從基層員工到高階主管,幾乎已是全面低薪,台商高科技公司更敬陪末座。台灣的產業鏈位置不作改變、不做升級,注定只能擁有這種低薪資以及長工時的職位。現在全球最大單一自由貿易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業已簽署,15簽約國涵蓋我國主要貿易夥伴,國內生產毛額(GDP) 總計佔世界29%,即將嚴重衝擊台灣經濟,台灣將長期被拒於各項區域整合之外,沒有出路,失業與薪資將更形惡化,整體競爭力更形流失,有識之士,必須深切注意。

您喜歡這個觀點嗎?

請給新評分哦!

網友平均滿意度 4.7 / 5. 評分人數 3

目前還沒有人評分哦!快成為第一個吧!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很棒

歡迎追蹤閱政治!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