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是制度之爭?還是利益衝突?

俄烏戰爭是制度之爭?還是利益衝突?

全國話題 國際視野 熱門話題
字體大小-+=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

4.5
(2)

文:趙春山

美國總統拜登把烏克蘭戰爭視為一埸「民主和專制政權之爭」,他在今年三月一日發表的國情咨文中說,歷史已經證明「當獨裁者不為其侵略行為付出代價時,他們就會造成更多的混亂。」拜登堅稱自由世界應追究俄羅斯總統普丁的責任。

國際關係學者認為,從法國大革命以來,西方思想界即對兩種對外政策的研究途徑(approach)從事廣泛的討論:一種稱為「意識形態途徑」(ideological approach),另一種是「分析途徑」(analytical approach)。前者強調一個國家的對外政策,僅是其國內盛行的政治社會、宗教等信仰的表達。因此,對外政策可以區分為民主或集權、自由主義或社會主義、愛好和平或侵略等不同類型;後者則假定一個國家的對外政策是由許多因素決定的,包括其歷史傳統、地理位置、國家目標、國家利益,以及安全的需求等。要了解其對外政策,則必須考慮並分析這些因素。

美國自由民主受到挑戰

中共超俄趕美也造成威脅

拜登政府從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為俄烏戰爭定位可以理解,因為美國長久用來維持其全球唯一超強地位的軍事、經濟和自由民主三項優勢,現在都面臨嚴重挑戰。美國軍事實力仍領先群倫,但中共正急起直追,「超俄趕美」指日可待;美國仍然是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但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國內通貨膨脹嚴重,經濟成長受挫。

美國碩果僅存的是自由民主,但根據《紐約時報》中文網的評論,美國國內政治分岐已經達到「足以同南北戰爭相提並論的程度。」民意調查顯示,美國人民對國際事務越來越沒有興趣,對民主的能力也越來越沒有信心。

拜登政府意圖透過民主聯盟,結合歐亞地區志同道合的朋友,匯聚成一股支撐美國世界領導地位的集體能量;但除了受限於國內政治的制約外,民主並未成為促進西方團結的凝合劑。俄烏戰爭就提供一個試金石,對於這個後冷戰時期最為重大的國際事件,各國並非從意識形態來區分敵友,反而是國際現實主義學者所強調的權力和利益。

歐亞盟國「同步不同調」

烏克蘭成最大受害者

在制裁俄羅斯的問題上,美國在歐亞地區的盟國,已出現「同步不同調」的情況。依賴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的歐洲盟友,不願對俄羅斯能源施加更嚴厲的限制。根據國際能源署(IEA) 的估計,歐盟每天的天然氣消費量超過四億美元,其中俄羅斯供應占了四十%左右。歐盟三分之一的石油進口來自俄羅斯,每天約七億美元。

印度雖被視為亞洲「民主的櫥窗」,且是美國印太戰略體系中「四方安全對話」(Quad)的主要成員,但在聯合國表決譴責俄羅斯侵烏、要求俄自烏撤軍,以及俄羅斯在聯大人權理事會的停權等相關議案時,印度都是投棄權票。因為,印度和俄羅斯在經濟和軍事合作方面,一直維持密切的關係。

烏克蘭為了維護自由民主體制,成為這場戰爭的最大受害者。烏國總統澤倫斯基多次在國際埸合抱怨,美國與歐洲民主國家並未提供烏國用來對抗入侵俄軍的足夠支援;換言之,民主未能保障烏國安全。

中俄同被視為威權體制,但為了維護本身的國家利益和國際形象,中共強調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共並且刻意在俄烏戰爭中保持中立,避免讓俄羅斯與西方這場衝突的矛盾點,直接導向自己。

烏克蘭戰爭應讓那些期待美國會出兵協防台灣的人,提供了足夠的教訓。當年卡特政府標榜人權外交,但為「聯中制蘇」,不惜接受中共「斷交、廢約、撤軍」三項原則,背棄了「堅守民主陣營」的台灣。目前在美國的模糊戰略下,誰能確信美國會提供台灣安全保證?

<sup>兩岸評論家</sup> <strong>趙春山</strong>
兩岸評論家 趙春山

學歷: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 博士
經歷:台灣政治學學者,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專任教授。專長在於大陸研究,是前總統馬英九兩岸政策的重要智囊,在馬英九政府時代,擔任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董事長、遠景基金會董事長

※以上言論不代表閱傳媒立場※

您喜歡這個觀點嗎?

請給新評分哦!

網友平均滿意度 4.5 / 5. 評分人數 2

目前還沒有人評分哦!快成為第一個吧!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很棒

歡迎追蹤閱政治!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