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振麟
美中貿易戰對全球供應鏈造成深遠影響
新的產業價值驅動下,全球消費模式涉及AI、大數據、IoT、5G以及雲端計算,透過軟硬基礎設施與研發技術整合,台灣必須要加速產業數位轉型。在跨領域發展應用中創造出更多創新商品與尖端工業,擴大與先進國家的產業相聯繫,最終發展出以創新品牌來取代傳統代工作業,推動產業升級並走向高附加值品牌商品。
如今,美中貿易戰對於中國大陸的懲罰性關稅並沒有停止跡象,國際經濟形勢也將產生負面影響,依照全球產業供應鏈變化來看,中美貿易戰其實對於中美之間的貿易逆差改善是有限的,但對於全球供應鏈體系的重組造成深遠性影響。在要求中國大陸供應商將製造鏈轉往中國大陸以外的地方,美國買家因此可能遭遇更多的成本支出,然而也將出現訂購轉移效應,帶給台灣製造商新的成長機會,如今越來越多的台灣企業回歸,勢必直接衝擊到中國大陸整體的貿易體質。
台灣在面對美國去中化政策所帶來的國際經濟情勢,政府部門對於製造產業的發展方向,可關注三方面:
一、台灣和中國大陸兩地都有生產基地者,生產管理計劃已經調整改變,需要協助以了解在台投資環境上的利多條件。
二、在台灣沒有任何生產基地,願意在台灣落地生根者,了解製造者的投資期待,以及對台經濟影響,將其納入台灣產業輔導發展行列,並給予適當協助。
三、在台灣沒有生產基地,但計劃轉往東南亞國家投資者,了解其投資期待與需求,將其納入南向夥伴團隊,給予優惠的待遇條件。
台灣需注意潛在的經貿風險 避免成為被制裁目標
透過「海外台商回歸台灣投資計畫」,推動台灣本地投資以及加強產業供應鏈合作與附加產品價值提升,然而台灣處中美貿易戰中,必須要注意潛在的經貿風險,以避免長期與美方所建立的合作信任度,遭遇誤解破壞而不幸喪失:
一、美中貿易戰上,主要的關鍵因素在於雙方高科技產品的創新與技術競爭,中國大陸的半導體產業目前仍需由外資企業來支撐,中國大陸部分技術以及關鍵零部件也仍需要依賴美國。然而美國在考慮到技術外移因素下勢必將實施管制保護措施,中國大陸也可能透過台灣製造商之合作方式,間接來取得美國科技技術,如果不謹慎處理,台灣製造商將成為被制裁目標。
二、中國大陸長期以「侵犯智慧財產權」、「技術轉讓」與「商業補貼」方式等手段,造成雙邊貿易上的不平等,因此面對智慧財權與技術合作問題,務必要小心,尤其是嚴密執行技術管理保護,以防止外流發生。就如5G技術是重要的戰略競爭項目之一,無論是中國大陸的華為(海思)或者是美國的高通,上游供應鏈的台灣IC設計與代工相關公司,都面臨智慧財產權與技術保護管理風險,因此必須要密切注意5G規範的發展動向。
三、半導體晶片被列入中美貿易戰中,最重要的高科技產業項目之一,美國半導體製造商明確表示,不願意半導體被列入美中貿易採購清單,以防止晶片製造商轉往中國大陸設廠。台灣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晶圓生產基地,台灣與中國大陸本屬於同文同種的產業文化性質,美中貿易戰的輕重緩急,都很容易造成台灣高科技產業的風吹草動。
四、台海爆發軍事衝突,勢必造成全球超過兩萬億美元甚至更高代價損失,武裝軍事封鎖視為破壞的前哨站,封鎖所帶來的影響層面力將無法忽視,特別是對於金融市場的影響將很難逆轉,台灣位在全球製造業體系的中心地位,這是沒有辦法輕易改變的事,封鎖造成的破壞將導致全球經濟付出更高的成本代價,這些影響將波及世界經濟。
五、經濟貿易制裁真的能夠阻止中國大陸對台灣的軍事武力嗎?這個答案可從烏俄戰爭來參考,即使美國及北約盟友國對於俄羅斯實施了一連串嚴格的經貿制裁,卻仍然無力阻止俄羅斯對於烏克蘭的軍事入侵。
台灣在全球經濟體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封鎖帶來運輸成本上升,也推升中國大陸與台灣間的金融市場危機,更讓全球經濟付出代價,近而影響到美國,因此早日建立嚴格完善的應急計劃是有其必要性。同樣中國大陸是全球最大的貿易經濟體,擁有高達一二○多個國家的貿易夥伴,每年進口三萬億美元以上的商品和服務,帶動全球經濟成長,唯有世界經濟體一起共同來努力,才足以與北京政權相抗衡。
相關文章連結:全球其他經濟體受美中貿易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