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創新科技產業的軟實力經濟

熱門話題 獨家
字體大小-+=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

0
(0)

台灣產業的創新與研發,並不僅止於半導體晶片,而是要形成一個產、官、學三方面相互合作。在政策結合與資源輔導下,推動台灣各產業的健全轉型,並在全球產業鏈中保有相對的話語權影響力。

文/李振麟

台灣科技產業軟實力。/ Electronic Products Technology

近年來科技產業數位化、人工智慧崛起與新能源浪潮推動下,「科技產業」逐漸成為驅動國家競爭力的主要核心力量。在全球掀起創新研發熱潮下,吸引各界業者相繼投入,也同步帶動傳統產業的顛覆改革,逐漸讓許多人認知到創新研發的重要性,將不再侷限於傳統領域。今日要如何轉型創造出一個新的事業體型態,逐漸成為各國政府所關心的議題。

產、官、學相互合作   建立起產業族群

台灣產業的創新與研發,並不僅止於半導體晶片,而是要形成一個產、官、學三方面相互合作。在政策結合與資源輔導下,推動台灣各產業的健全轉型,並在全球產業鏈中保有相對的話語權影響力。如AI人工智慧、綠能科技、生醫科技以及智慧製造領域上,建立起一個完整的上、中、下游產業鏈,除了互相支援以外,還要吸引國際大廠的長期合作,建立起一個強而有力的產業族群,強化台灣的國際競爭力。

台灣在全球科技產業中,是以「硬體加工製造」為主,無論是「半導體晶片」、「電子零組件」或「資通訊設備」等,都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隨著全球製造業競爭激烈,要能保持其技術優勢,就必須再透過「軟實力」建立,唯有「創新」、「研發」與「服務」的品牌價值保證,才是未來企業永續發展的關鍵條件。

要提升產業鏈價值,就必須將軟體應用與服務品質整合起來,如「硬體工業電腦」搭配「雲端邊緣運算」,將硬體製造與軟體服務兩者相結合,適時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案,透過硬體系統與軟體服務,才能創造出軟實力價值,亦能避免陷入硬體設備的價格惡性競爭

高素質的工程技術人才,是關鍵力量。/The Hans india

軟實力的基礎關鍵在於人才

台灣擁有高素質的工程技術人才,在國際競爭市場中展現高效能韌性。創新科技產業的軟實力基礎在於「人才」,除了技術以外,還要有創新研發以及行銷人力資源。今日以海島型出口貿易經濟為主的台灣,更要懂得市場行銷技巧、研發設計以及國際溝通的專業人才培訓運用。

面對「AI科技」、「智慧醫療」與「綠能工業」等新興領域崛起,「跨領域」的軟實力人才極為重要,除了研發補助以外,更要建立起能夠吸引國際文化、知識技術的生態環境。另外學術界必須要加強雙語教育,帶動國際間的產、學交流機會,讓人才不只是「技術執行者」,也是能追隨國際市場腳步,擁有創新設計的思維。透過國際間的合作計畫,讓台灣成為全球創新研發的試驗基地,這種結合「科技」與「服務」的品牌經營方式,便是台灣優質的軟實力展現

科技品牌建立在「服務」價值理念上。/ Zindaa.mn

長年以來,台灣的科技在硬體設備上,已經具備深厚基礎,然而軟實力並不是僅來自於「技術」與「品牌」,而更要關注於「服務」的價值理念。台灣科技產業若能將「永續發展」與「社會服務」等條件納入經營策略中,不僅能夠獲得國際市場認同,也能建立起各方的長期信任。透過軟實力的經濟價值建立,才能真正擁有影響全世界的力量,成為創新研發的文化價值發源地。台灣的創新科技,已經逐漸走向專業化、多元化與國際化,若能克服硬體以及加強軟體服務人才的栽培,持續強化新創環境,未來將有機會成為亞洲最具影響力的創新研發中心。

台灣創新科技所面臨的問題

台灣的創新與科技生態系,仍面臨幾項問題需改善:

一、創新能量仍待加強,軟體技術人員與服務型平台稍薄弱,鼓勵雲端服務與數位金融等軟實力經濟,建立國際企業平台。

二、少子化與人才外流嚴重,企業的薪資與資源問題須改善,專業性教育政策調整,培育具有創意與多元視野的跨域人才,招攬國際性人士,建立起國際性的市場合作。

三、過度依賴科技產業,GDP與出口偏重於半導體晶片,如景氣下滑與區域性政治風險升高下,對於現有經濟造成影響,因此唯有推動產業多元化,才能降低風險。

四、長年以代工性質為主,國際能見度有限,自製國際品牌為規畫藍圖放寬監管,提供創業友善法規,以改善投資環境。

台灣軟實力經濟。/ Global Taiwan Insstitute

台灣如何發展軟實力經濟

台灣在地緣政治挑戰下,雖然國際環境上的國家認同有限,但本身所具備的「多元文化」以及「民主價值」已成為最重要的經濟軟實力。透過「自由」、「多元」與「創新」的價值觀,轉化成為一個嶄新的產業競爭鏈,在「科技研發」、「文創產業」及「綠能經濟」上,展現出與他人差異性的優勢競爭條件。

東西文化融合不僅孕育靈活思維,更讓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具備獨特定位。若能進一步透過國際間的「合作平台」、「文化外交」與「數位科技」來推廣,將台灣品牌故事與核心價值輸出,便能吸引投資與國際人才,加速產業升級。再加上政策支持與教育創新,把價值理念轉化為實際經濟力量,提升全球競爭力,成為國際舞台上不可忽視的亞洲創新中心。

台灣經濟實力。/ Caribbean News Global

台灣的軟實力經濟可歸納幾項:

一、台灣在文化上融合了閩南、客家、原住民以及外省,還有新住民文化等基礎,可以從餐飲、工藝品、音樂創作與舞蹈上展現多元共生的融合魅力,也為創意產業奠定厚實基礎。透過文化節慶、地方藝術展演以及傳統工藝等,展現其多元與多樣性,打造一個互動式文化空間,讓遊客沉浸其中。同時再利用數位平台以及國際媒體來推廣文化故事,提高國家的能見度,彰顯台灣豐富多元的社會特色與創意魅力。

二、長年以來,台灣在半導體、資通訊等科技產業上位居世界領導地位,「台積電」更是台灣的科技品牌代表之一。透過提升產品的品質與創新設計、建立起國際認證標準,打造具有國際辨識度的商品形象。同時加強海外行銷與展覽活動,運用跨國合作與策略聯盟方式來拓展通路,並結合軟實力文化行銷,讓科技品牌的差異性與故事性更具體,進而增加在全球市場的能見度與競爭力。

三、台灣的教育普及化,本就具備相當程度的研發與創新能力,因此致力與國際機構接軌,吸引國際人才來台交流,將可提升國際視野。從小學至大學階段,推動跨領域課程與實務專案,鼓勵學生動手實驗與創意構想,同時引進國際交流機會,提升全球視野與科技競爭力。

四、台灣的觀光夜市與美食享譽全球,是吸引國際觀光旅遊的指標。台灣的觀光夜市可再結合藝文活動,打造在地文化特色。例如設置街頭表演、手作市集與地方特色展演,不僅可望提升夜市氛圍,也讓遊客體會到地方風情。透過創意燈光、主題市集及文化活動,夜市將不再只是美食集散地,而是文化展現的交流平台,吸引更多國內外觀光客前來參訪,增進地方經濟與文化交流。

五、台灣藝術文物發展,可從「收藏」、「保存」、「創新」與「推廣」四方面來強化。首先,建立起完善的保存與修復技術,確保藝術品的完整性與歷史價值。鼓勵當代藝術家融合傳統書畫創作元素,注入現代化的美學與國際視野,進而提升作品的文化附加價值。再者,透過博物館、藝文展覽與國際巡展,將台灣的藝術品呈現給海內外大眾,強化文化交流與品牌形象。運用數位化與線上平台,製作出高解析度展示品宣導,彰顯台灣文藝產業的真實力。

然而,台灣在軟實力發展上,也面臨不小挑戰:有國際上的政治環境困難度、文化產業的國際能見度仍偏低、台灣的文化創意多元但政策與資源分散不均、以及技術人才外流嚴重及與國際接軌不足

台灣要在國際社會中佔有不敗之地,就必須強化軟實力經濟的規劃發展。無論是「文物習俗」、「體育運動」、「人才培養」、「影視娛樂」、「書畫古玩」、「觀光旅遊」等,都可深化其經營項目,依據文化創意為核心,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品牌,成為亞洲最具影響力的軟實力經濟典範。

AI智慧為未來經濟發展重要推手。/SBS

AI智慧成為經濟推手

今日AI智慧生活化的應用崛起,將有機會成為推動軟實力經濟發展的主要助力,如AI可以加速資料的分析與決策,幫助產業在「研發設計」、「生產製造以及市場行銷」方面,得到更精準的訊息與資源,以及縮短產品所需要的生產時程,提升市場競爭優勢。

同時,AI智慧也可以跟台灣的半導體以及ICT產業相結合,創造出一個高附加價值的智慧生活環境,包括「智慧醫療」、「智慧製造」、「智慧城市」以及「金融科技」等方面,進一步鞏固台灣的科技地位。 因此採用「AI智能」來推動文化創意以及數位產業,將可經由「影像生成」、「語言處理」以及「沉浸式體驗」,展現出台灣的傳統文化魅力。若是再搭配一個完善的教育政策以及跨領域人才培育,將可望形成一個創新產業生態體系,讓「AI智慧」成為驅動台灣的軟實力經濟,以及全球競爭環境中的重要引擎。

您喜歡這個觀點嗎?

請給新評分哦!

網友平均滿意度 0 / 5. 評分人數 0

目前還沒有人評分哦!快成為第一個吧!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很棒

歡迎追蹤閱政治!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