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溢誠快評》提振經濟應切合實際

政治專欄
字體大小-+=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

5
(1)

文:何溢誠 圖:维基百科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示警預估2023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將再下降0.5%,這已是繼2021年的6%腰斬降至2.7%,歐美等先進國家,更將從5.2%驟降至1.1%,幾乎成為停滯不前原地踏步經濟體,空前慘況為歷年來之最,甚於以往金融風暴,原因不乏為戰禍頻仍及無預警天災,2019年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經過這幾年全球同心協力下勉為控制,疫苗抗體的普及讓人們身體健康得以確保,但人命保全之後,因疫情肆虐造成的百業蕭條,卻非一朝一夕可以恢復。

國發會統計資料顯示,電子產品、網通設備等台灣一線外銷訂單雖恢復正成長,但傳統產業仍然持續低靡,尤其基本金屬(-11.59%至-27.89%)、化工材料(-10.47%至-25.04%)等原物料產業衰退情況,竟是呈現倍數負成長,熟知這些基礎原物料與台灣高科技產品息息相關,一旦量價背離,勢必影響發展動能,整體經濟被拖累也是預料中的事。

受到市場環境欲振乏力、中小企業、商家不幸倒閉的影響,今年以來整體失業率均仍在3.5%以上,景氣燈號已來到穩定的下限23分,幾乎到達2019年疫情爆發時的低點,顯見疫後的慘痛代價正逐一浮現。
國際組織、專家的預測與國內相關部會對於未來經濟展望預測不謀而合,民生經濟是國政首要,執政者已知現況慘烈,仍繼續不作為抑或頭痛醫腳、治標不治本,數字跳動真實兌現於残酷事實後,恐將面臨民意的暴動。

<sup>專欄作家</sup> <strong>何溢誠</strong>
專欄作家 何溢誠

學歷:波士頓大學商學院博士後研究、復旦大學新聞學 博士、台灣大學法學 碩士
經歷:太平洋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院長、財團法人中國經濟企業研究所 副所長、《旺報》特約記者、《中國時報》特約主筆

※以上言論不代表閱傳媒立場※

您喜歡這個觀點嗎?

請給新評分哦!

網友平均滿意度 5 / 5. 評分人數 1

目前還沒有人評分哦!快成為第一個吧!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很棒

歡迎追蹤閱政治!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