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報導、李振麟
近日颱風 丹娜絲侵襲南部各縣市,帶給南台灣重大損害,許多市鎮遭遇前所未有的風災侵襲,尤其是山區與海邊所搭建的太陽能板迫壞殆盡。就如同位於屏東佳冬鄉區,面積高達500平方公尺的海上太陽能板,在大浪不斷拍打毀壞下,這些輕質鋁框架構的太陽能板,在強風中四處奔飛,不僅路邊車體刮傷,也造成民房撞擊毀損,更讓台灣百姓認知,綠能發展伴隨而來的環境污染問題。
面對全球淨零轉型,太陽能光電產業在台灣發展迅速,隨著裝置容量迅速成長、退役或破損,太陽能板的數量逐年攀升,廢棄物的處理自然引起各方關注。
太陽能板可區分為,矽晶型太陽能模組,主要由玻璃、矽晶片、EVA樹脂封裝與鋁框所構成,主體材料本身無毒,但其焊料與接線盒中,含有鉛、錫、銅、銀等重金屬,若模組破損後曝露在環境中,就有可能發生重金屬溶出問題。
特別是在酸性或鹼性水體中浸泡,例如海水、退潮帶或魚蝦養殖池鹼性環境中,破損的太陽能板經由浸泡後,將可能加速,鉛、錫等重金屬離子釋放。這些離子可直接進入水體或池中底泥,透過食物鏈後,將累積在魚蝦類或水生生物體內,增加漁產品的重金屬汙染風險。尤其是當遭遇大規模破壞的太陽能模組、破碎後的重金屬成份,便可直接進入周邊環境,在局部水域中形成長期污染源,不可輕忽。

依據太陽能板的組成,分析如下:
第一 矽基太陽能板 主體材料是高純度矽(無重金屬毒性)。背板、接線盒、焊料和電池片上的金屬成分(銀、鋁、銅、鉛錫焊料),通常被「包裹」在封裝結構內。然而當遭遇外力破損下,大部分金屬長時間浸泡在酸性或鹼水中,就有機會釋出毒性。
第二、薄膜型太陽能板(CdTe、CIGS) 這類型太陽能板是含有重金屬,就如同CdTe(碲化鎘)含鎘(Cd);以及CIGS(銅銦鎵硒)含烟(In)、鎵(Ga)、硒(Se),當遇到外力嚴重破損、如同焚燒或酸性海水以及酸雨澆淋,矽基板高,就有機會釋出這些重金屬。

總而言之,「矽基太陽能板,雖然本身不含大量重金屬,但是所使用的焊接材料和接線盒中的鉛、錫,在遭遇外力破損後,浸泡在酸性或鹼性海水,就會造成局部金屬離子濃度上升,也就是所謂的〈重金屬〉釋放出來,進而累積在魚蝦類或其他水生生物體中,重金屬的累積污染對於人體健康或周遭環境,都有一定層度上的傷害影響。
近年來,中國大陸太陽能板供應鏈,透過東南亞產線,包含越南、馬來西亞、泰國等地,以洗產地方式來避開美國關稅,成本低廉下,價格也一路殺到台廠根本難以競爭,台灣的太陽能板供應鏈,到底有多少是實質性本土製造,對於環境上的抗污染防護效應有多大,實在令人擔憂。尤其是台灣本就屬於夏季多颱的海島型國家。地球溫室效應下的極端氣候,將更勝於以往,未來幾周內,熱帶氣旋都有機會再度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