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比身體更自由 走進八里愛心教養院的愛與韌性

獨家
字體大小-+=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

0
(0)

愛與創造力的無限延伸   用指尖重新定義「被看見」的力量

在城市邊緣,有一群默默奮鬥的「超耐力」工作者,他們管理著一條充滿艱鉅挑戰的最難產線—新北市立八里愛心教養院。

這一群被稱為「天使孩子」的人,正在用最慢的速度、最純粹的方式,告訴世界什麼是生命的尊嚴。他們有人無法說話、有人必須靠輪椅代步、有人得花上十倍力氣才能完成一個小動作。但在新北市立八里愛心教養院,每一個微笑都被溫柔接住,每一次努力都被視為閃光的成就。這裡不只是照護機構,更像是一所靈魂的學校,院長、社工、教保員、生活服務員與志工們共同為這些孩子打造一個能被理解的世界。

新北市侯友宜市長至八里愛心教養院與將捷金鬱金香酒店跨界合作,將身障院生陶藝作品登上宴席。(圖/八里愛心教養院提供)

從腦麻孩子開始的溫柔革命

腦性麻痺(Cerebral Palsy)是一種因腦部受損導致動作與姿勢控制困難的疾病,在院內有八成院生皆為重度與極重度的腦麻患者,有的靠輪椅代步,有的透過輔具進食,有的以眼神傳達情緒。他們不能輕易完成「走、寫、說」這些日常動作,但每一次嘗試,都在證明生命的韌性。「他們的身體可能受限,但靈魂卻自由。」劉文湘院長這樣說。

八里愛心教養院劉文湘院長

在我眼中他們就像滿天的星星

談起這群孩子,劉文湘院長的語氣柔軟卻堅定。她原先在新北市社會局服務多年,約半年前接任院長職務。「剛來時確實震撼。每個孩子都需要極高的照顧密度,但他們的笑容,讓人不敢輕易說辛苦。」

劉院長觀察到,腦麻院生最大的挑戰,不是學習,而是生活。他用了一個極具衝擊力的比喻:「想像你慣用右手寫字,現在換成左手,那種不受控制的牽連感。」

為了讓孩子的生命不再被侷限於病房,她帶領團隊推動創新課程與跨界合作,其中最令人動容的是與將捷金鬱金香酒店攜手推出的「馬偕宴2.0尊享樂活套餐」。孩子們在陶藝課中復健,練習用手指、手肘、甚至腳趾創作陶藝。「他們用指尖捏出的,不只是陶土,更是一種被世界看見的勇氣。」劉院長說。

那一剎那 我看見靈魂的光

「第一次幫孩子翻身的時候,我真的有點難受。」在教養院工作的教保員李羽柔老師,回想起第一天上班的心情,仍難掩當時的震撼。她必須近距離協助院生完成各種動作,那些瞬間讓她有些不知所措。

「但慢慢地,我看見他們的眼神,那種乾淨、透明的靈魂,他們讓我明白什麼叫做無條件的愛。」她相信每個人都有靈魂,只是這些孩子的靈魂被困在身體裡。羽柔老師說,「他們讓我知道,教育不是改變他們,而是陪他們被世界理解。」

八里愛心教養院圓明軒教保員李羽柔

7500小時的通勤換一顆歡喜心

生活服務員傅曉莉阿姨是院內有名的鐵人,每天從三峽通勤到八里,通勤時間來回長達兩小時,早上五點多從三峽出發,工作十小時,回到家一天就用掉十三小時。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她本人就是身障者,行動不便卻風雨無阻。「有人問我怎麼撐得住?我想是因為有『歡喜心』吧。」

她小時候因打針受傷導致神經損壞,造成單腳行動不便,「我這輩子受過很多幫助,所以想在還能動的時候,多幫一些人。」雖然辛苦,她卻說:「有孩子能自己拿湯匙、能坐起來,那一刻,比什麼都還要開心。」她說得雲淡風輕,卻讓人紅了眼眶。

在八里愛心教養院,愛不只是口號,而是一種讓生命走出去的實踐。從陶藝教室到五星級酒店餐桌,每天都在發生微小卻真實的奇蹟。十三年的通勤、一雙顫抖的手、一堂用靈魂感受的課,串起一個又一個關於「勇氣」的故事。當我們學會以理解取代偏見,以微笑取代距離,也許有一天,我們都能成為別人生命裡的一盞光。

八里愛心教養院圓明軒生活服務員傅曉莉

您喜歡這個觀點嗎?

請給新評分哦!

網友平均滿意度 0 / 5. 評分人數 0

目前還沒有人評分哦!快成為第一個吧!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很棒

歡迎追蹤閱政治!


喜歡嗎?快按讚、留言、分享出去哦!
Tagged